民族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在我国,“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观的提出,是在总结应试教育的得失中,在吸取国外一些先进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出现的。在高校开展素质教育主要针对的是自20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并已对中国产生严重影响的科学主义教育,以及狭隘的专业教育的弊端。不可否认,科学教育和传统的专业教育,曾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某种程度的缺失,又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以纠偏。如在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在文科院校提倡增强自然科学教育;拓宽专业覆盖面,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等。这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概括既指明了目前我国教育的思想、根本宗旨、重点和目的,又从质的规定性上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基本性质和主要内容做了明确的界定。根据这一论述,我们...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5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