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超早产儿血培养阳性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极/超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病例数据来源于2019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母乳质量改进登记的临床数据库资料(胎龄<32周),发生EOS者为EOS组,其他患儿为对照组。对极/超早产儿EOS发生的高危因素、病原菌分布、临床特征、并发症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计量资料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极/超早产儿EOS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347例患儿中发生EOS者22例,未发生EOS者325例,发生率为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OR=0.277,95%CI:0.091~0.847)是极/超早产儿EOS的保护因素;母围生期感染(OR=2.750,95%CI:1.053~2.908)、异味羊水(OR=3.878,95%CI:1.344~11.187)、绒毛膜羊膜炎(OR=4.363,95%CI:1.552~12.236)和产房气管插管(OR=3.883,95%CI:1.133~13.306)是极/超早产儿EOS的高危因素。EOS组共培养出22株病原菌,14例(63.6%)革兰阳性菌,7例(31.8%)革兰阴性菌,1例(4.6%)真菌。极/超早产儿EOS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54.5%),末梢循环灌注差(54.5%),精神萎靡(50.0%),降钙素原>0.5 mg/L(40.9%)。EOS组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度脑室内出血(≥Ⅲ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36.696、33.255、13.534、95.455、3.886,均P<0.05)。结论母围生期感染、异味羊水、绒毛膜羊膜炎和产房气管插管是极/超早产儿EOS发生的高危因素,剖宫产可减少EOS的发生;EOS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末梢循环灌注差是EOS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合并EOS后会增加重度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