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脑梗死的病因和短期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脑梗死(bilateral cerebral infarctions, BCI)的病因和短期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7月期间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BCI患者。根据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 CE)、小血管闭塞(small vessel occlusion, SVO)、其他明确病因(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 SOE)和病因未明确(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 SUE)。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的急性梗死灶部位分为前循环组、后循环组和前+后循环组,比较3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出院时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短期转归评估,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比较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短期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2例BCI患者,占所有急性脑梗死的9.4%;年龄(67.89 ± 12.50)岁,男性41例(56.9%)。前循环组23例(32.0%),后循环组25例(34.7%),前+后循环组24例(33.3%)。病因学分型依次为SUE 25例(34.7%)、CE 22例(30.6%)、LAA 14例(19.4%)、SOE 9例(12.5%)和SVO 2例(2.8%)。前循环组主要病因为CE、SUE和SOE,以CE最多见(43.5%),构成比显著高于后循环组(P=0.036),与前+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循环组主要病因为LAA、SUE和CE,以LAA最多见(48.0%),构成比显著高于前循环(P<0.001)和前+后循环组(P=0.002);前+后循环组主要病因为SUE、CE和SOE,以SUE最多见(37.5%),但构成比与前循环组及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55.6%)患者短期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既往缺血性心脏病史、空腹血糖、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大梗死(最大梗死灶直径>5 cm)、梗死灶分布层面数(6.6 mm/层)以及LAA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BCI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73,95%置信区间1.014~1.859;P=0.041)。结论BCI并不少见,其主要病因为SUE、CE和LAA。前循环BCI以CE最多见,后循环BCI以LAA最多见,而前+后循环BCI以SUE最多见。BCI的短期转归不良率较高,基线NIHSS评分较高是BCI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出处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