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取栓治疗低ASPECT评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初步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30例ASPECTS<6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范围)为17(7~37)分,ASPECTS为(3.8±1.0)分。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其中M1段闭塞11例,M2段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病变4例。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对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情况进行评估,以mTICI分级2b或3级作为血管成功再通标准。根据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中的标准对出血转化进行分类,观察Ⅱ型脑实质血肿的发生率,用以评价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术后90 d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定义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30例患者中,24例(80.0%)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例(6.7%)发生Ⅱ型脑实质血肿。术后90 d行临床随访,33.3%(10/30)的患者获得良好临床预后,其中成功再通组9例(9/24,37.5%),未成功再通组1例(1/6);10例患者(10/30,33.3%)死亡,其中成功再通组7例(7/24,29.2%),未成功再通组3例(3/6)。基线ASPECTS 3~5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37.0%(10/27),病死率为25.9% (7/27);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中,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者占比为0/3,病死比例为3/3。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对于基线ASPECTS 3~5分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仍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基线ASPECTS 0~2分的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仍差。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