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脂聚糖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脂聚糖在体外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程度,探讨不同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脂聚糖的毒力差异。方法通过Triton X-114液相法提取北京基因型、T1基因型、MANU2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H37Rv脂聚糖成分,用粗提出的各脂聚糖抗原成分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检测24 h后细胞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脂聚糖的毒力作用大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图基法多重检验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北京基因型、T1基因型、MANU2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H37Rv来源脂聚糖粗提物刺激RAW264.7细胞后,IL-10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0.94±0.24)、(1.86±0.24)、(1.90±0.24)和(2.55±0.75)倍,北京基因型来源的脂聚糖所诱导的IL-10基因表达低于H37R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聚糖粗提物刺激RAW264.7细胞后,H37Rv、北京基因型、T1基因型、MANU2基因型组活细胞比例分别为(72.75±2.25)%、(60.99±0.13)%、(80.66±0.40)%、(79.06±1.19)%,总凋亡率分别为(10.42±0.23)%、(8.30±0.03)%、(9.24±0.79)%、(8.04±0.48)%,北京基因型组中活细胞比例最低(P<0.05),T1基因型组与MANU2基因型组活细胞比例大于H37Rv组(P<0.05),而细胞凋亡比例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基因型来源的脂聚糖诱导细胞死亡的比例增加,比T1和MANU2基因型来源脂聚糖毒力更强。结论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来源的脂聚糖能在体外诱导更高水平的细胞死亡,是一种比T1和MANU2基因型来源的脂聚糖毒力更强的抗原成分。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