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在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效果的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白内障摘除术中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OL)、飞秒激光松解与手术刀松解3种方法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临床效果和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逆规散光的患者120例(120只眼),按照患者意愿分为3个组,即散光矫正型IOL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散光矫正型IOL植入术)、飞秒激光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飞秒激光行周边透明角膜松解)、手工松解组(白内障摘除术中采用手术刀行角膜缘松解),每组40例(40只眼)。于术前测量裸眼远视力和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和1年测量裸眼远视力(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全眼残余散光、角膜散光、全眼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0例患者中100例完成随访,其中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66.48±6.20)岁;失访率16.7%。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术前角膜散光、术前裸眼远视力和IOL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后3个月及1年UDVA分别优于术前UD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8,5.04,4.98,4.99,4.90,4.89;均P<0.001)。术后3个月及1年,3个组患者全眼残余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0.69,31.23,均P<0.001);两两比较,散光矫正型IOL组术后3个月全眼残余散光小于另外2个组,术后1年的全眼残余散光为0.25(0.00,0.50)D,也小于飞秒激光松解组的0.50(0.50,0.75)D和手工松解组的0.75(0.50,0.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1,-5.18,-3.94,-5.15,均P<0.001)。术后3个月,术后1年3个组总高阶像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30,34.38,均P<0.001);两两比较,散光矫正型IOL组HOA值高于与另外2个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01,4.73,5.31,5.27,均P<0.001)。术后3个月,术后1年3个组调制传递函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02,29.92,均P<0.001);其中飞秒激光松解组调制传递函数值高于与另外2个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1,4.67,4.66,4.69,均P<0.001)。结论3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矫正低度角膜逆规散光,散光矫正型IOL植入术后全眼残余散光小、效果稳定,飞秒激光松解后的全眼高阶像差低、视觉质量佳。
出处 《中华眼科杂志》 2023年02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3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