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武汉市蔡甸区精神病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 80 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的人数是 40 例。对于对照组的精神分裂患者,只接受药物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对比两个患者分组,简明精神病评量表(BPR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在正态计量资料当中采用 t 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 x 2 检验。  结果: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的 BPRS 评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P>0.05);在接受治疗计划后,观察组 BPRS评分(20.33±0.29)明显比对照组的数据(28.65±0.36)(P<0.05)较低。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在 SDSS 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SDSS 评分(3.44±0.13)相比于对照组的(6.12±0.11)(P<0.05)明显较低。在治疗之前,两个患者小组在 WHOQOL-BREF 评分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P>0.05);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 WHOQOL-BREF 评分(88.36±1.05)相较于对照组(71.53±1.08)(P<0.05)明显要高。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P<0.05),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  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当中使用心理干预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相关症状,提升患者的社会能力,促进其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率的提高。
出处 《中国医学人文》 2023年9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9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