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β2微球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支原体感染肾损害中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诊断支原体感染后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或酶法测定支原体感染组41例、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40例儿童的Uβ2-MG、NAG、Ser、BUN、UMA和补体C,并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感染组血清Cr、B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Uβ2-MG、NAG、UM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与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相比,MP感染组Uβ2-MG、NAG、SCr、BUN、U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β2-MG、NAG明显升高,SCr、BUN、UMA则明显降低;而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Uβ2-MG、NAG、SCr、BUN、UMA均明显升高(P〈0.05);在支原体感染组,血清Cr、BUN的异常检出率为0,而UMA的异常检出率为4.88%,高于血清Cr、BUN;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54%、17.08%。在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血清Cr、BUN、UMA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54%、7.70%、33.3%,而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67%、6.67%。结论MP感染时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均可能受损,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UMA、Uβ2-MG、NAG均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及早发现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肾损害。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现代医院》 2010年7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7月1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