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脑瘫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曹萍杨杰王小群

曹萍杨杰王小群(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儿科545005)

【摘要】脑瘫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康复治疗需要家属密切配合及长时间坚持,给父母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及应激反应。患儿的康复治疗的效果,受到这些心理问题影响。如何通过护理干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已成为讨论热点.在此,文章对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作一个简要总结。

【关键词】脑瘫家属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88-02

脑性瘫痪是指婴幼儿大脑未发育成熟之前,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非进行性损害或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视觉、听觉、言语行为、情感等障碍的一组综合征[1]。脑瘫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危重患儿、早产儿存活率也不断提高,脑瘫患儿也逐渐增多。患儿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家属长时间坚持和密切配合。患儿病后给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作者近年来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与这些家属密切接触,对他们的心理问题有一定了解,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本人的生活,而且还影响到患儿的康复治疗,导致有的患儿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期和最适合的方法,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了解和评估他们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1脑瘫患儿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

1.1焦虑、紧张

大部分家属对脑瘫一知半解,认为脑瘫就是傻子,或者是全身瘫痪,没有治疗的希望。当患儿最被医生诊断为脑瘫时,同程度的出现焦虑[1]与紧张,反复的问医生患儿的病情,尤其是治疗的方法、所需时间、费用和预后情况,希望医生通过短时间的治疗,患儿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1.2怀疑和轻视心理

有的家属认为患儿能吃能睡,不哭不闹是乖的表现,认为比同龄人走路、说话晚一点很正常,长大自然就会了。身边亲戚朋友的小孩也有这种情况,现在长大了也一样没事。或者对医生的医疗水平不信任,对诊断、治疗方法等持怀疑态度,继而到各大医院求医。

1.3抑郁和悲观

我科大部分患儿来自农村或普通工薪阶层,每月的收入很微薄。患儿不能上幼儿园,需专人照顾,每月的生活费、治疗费需数千元,必然压力很大,而产生抑郁、悲观情绪,为成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由于经济等原因,甚至想放弃对患儿的治疗。特别是患儿母亲,心理压力更大。母亲是与患儿接触最密切的,是照顾、陪伴患儿的主力军,母亲的压力均大于父亲[3],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到患儿的情绪变化,还影响母亲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从而不能很好配合医人员务对患儿实施康复治疗,影响患儿病情的恢复。

1.4依赖心理

有很多患儿家属,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是专业人员,患儿的康复必须依靠康复师训练,自己只要做好患儿日常生活的照顾就够了。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不愿意,或者哭闹,家长就会不忍心,继而停止训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

2护理对策

2.1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护患关系。用真诚、热情的服务态度,取得父母的信任。在与家属的交流过程中,把家属当成自己的家人、朋友,一定要认真倾听,家属才会真实的反映自己内心的问题,对于家属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多站在患儿家属的立场上看待所面临的问题。

2.2做好健康宣教。包括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的健康宣教。家属出现焦虑、紧张这种心理,多数由于对疾病缺乏认识,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多做解释工作,详细介绍患儿的病情、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预后等,让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有初步地了解。对于第一次住院的患儿,护士应该详细的向家属介绍环境,让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脑瘫疾病方面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住院期间多与家属沟通,及时解开家属心中的怀疑和不解。出院后赠送健康宣教手册,并定期电话回访。

2.3对鼓励家属,对患儿的康复治疗充满信心。照顾患儿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鼓励父母必须坚强,面对现实,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的照顾患儿。必要时可以向亲属、朋友、单位寻求帮助。同时告诉家属脑瘫并非不治之症,特别是早期,病情较轻的患儿,只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还是有希望的。让家属们相互交流沟通,他们有相同的经历,所以共同语言较多,可以让积压的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定期召开座谈会,用成功康复的实例鼓励他们,让家属看到希望,对康复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有经济困难的家庭,科室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2.4告知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对待存在依赖心理的家属,应该明确告诉他们,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康复师每日几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将康复治疗贯穿于患儿的日常生活中。家属对患儿的感情最深,最了解患儿的各种需求,最易解除患儿的心理问题;患儿对父母最亲近,也最能领会父母的意图,更能配合康复治疗的实施,亲子关系在康复护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康复师不仅仅要治疗患儿,还要教会家属基本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保证患儿在家庭中能得到持续、合理的治疗。这样才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并能显著提高康复效果[5]。

3讨论

及时早期的治疗对脑瘫患儿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智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意义[6]。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患儿未得到早期、持续的康复治疗,往往是患儿较大后临床症状较明显后才接受治疗,不仅加大了康复治疗的难度,也增加了致残率,给患儿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由于患儿的年龄小,是否接受治疗的决定权在于家属。所以,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只有积极有效的、系统长期的、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才能使患儿早日康复,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8—100.

[2]李惠枝,阳伟红.脑瘫患儿父母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9(12):38~39.

[3]刘跃琴,肖曙光.心理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母亲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7):161~162.

[4]赵爱勤.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3,18(1):61.

[5]王丽华.家长参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上海护理,2009,9(3):64~66.

[6]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