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

方蓉

云南省腾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发生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70例因心脏性猝死的住院患者,分析引发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70例患者中,入院检查时有18(25.7%)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6(22.8%)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6(37.14%)例患者冠心病,10(14.2%)例患者心肌梗死。另外,从伴随疾病看,70例患者中,伴随呼吸道感染的28(40%)例,伴高血压24(34.2%)例,伴糖尿病者21(30%)例,伴急性心肌梗死者16(22.8%)例。根据心电图显示结果看,有45(64.2%)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25(35.7%)例患者出现心率失常。根据动态心电图显示,41(58.5%)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大部分患者的吸烟史≥10年。结论:导致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患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或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原发病积极的进行治疗,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冠心病;预防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也逐渐在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这些疾病会为住院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引发患者心脏性猝死[1]。心源性疾病是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病后1h内的病情较急,进展快,短时间内使患者失去意识,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生障碍后,脑部供血受到阻碍,最后引发死亡[2]。积极的探讨导致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干预,能提高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抢救率,降低患者死亡率[3]。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住院的7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7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1.4±3.5)岁。

1.2研究方法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疾病史、烟酒史,获取患者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与产生心动图。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脏性猝死的原因70例患者中,入院检查时有18(25.7%)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6(22.8%)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6(37.14%)例患者冠心病,10(14.2%)例患者心肌梗死。另外,从伴随疾病看,70例患者中,伴随呼吸道感染的28(40%)例,伴高血压24(34.2%)例,伴糖尿病者21(30%)例,伴急性心肌梗死者16(22.8%)例。根据心电图显示结果看,有45(64.2%)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25(35.7%)例患者出现心率失常。根据动态心电图显示,41(58.5%)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大部分患者的吸烟史≥10年。

2.2心脏性猝死诱因心脏性猝死的诱因较为复杂,根据本次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情绪发生一定改变,出现严重的气愤或恐惧;发病前过度疲劳或饱餐。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中可发现,患者在发病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上升、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以及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等,这些情况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引发心肌缺血,干扰正常的心肌代谢,出现心律失常。

2.3治疗对策心脏性猝死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所以大部分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心脏病,其中,冠心病与心肌梗死较为常见。当患者心肌受损或发生冠状动脉血管障碍、自主神经张力异常、心肌代谢异常等就会发生心脏性猝死,在本次研究中,有部分患者因供血不足出现阿-斯综合征,可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及阿托品联合进行治疗;患有复杂性心室收缩的患者,可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预防猝死。本次研究中的42例患者中,伴随呼吸道感染的28(40%)例,呼吸道感染者,应对患者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防止患者受寒,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伴糖尿病者21(30%)例,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查,维持血糖的稳定,防止出现并发症;伴高血压24(34.2%)例,应尽早给予患者加压药物治疗,使血压保持在稳定水平上。心源性疾病大多数为老年人,由于年龄高,经常合并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使患者精神处于紧绷的状态,最后发生心脏性猝死,应避免患者食入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本次研究中可发现,夜间发病率为61.4%(43/70),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夜间的巡视与监护,对高危患者建立护理评估记录,保持患者居住的环境安静,准备心电监护、吸氧设备,遵医嘱安排患者的活动,合理调整输液速度。

3.讨论

心脏性猝死指的是因各种心源性、外伤等原因,无法进行预测,短时间内使患者突然死亡的症状。心脏性猝死发生较为突然,且情况难以预测,是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3.1预防诱因心脏性猝死起病急,但是早期却无明显不适感,无法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依从性较差,而部分患者在了解疾病的影响后,又会因过度紧张或恐惧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特点、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诱因,使患者充分的了解病情,积极的配合治疗,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避免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与家属取得配合,要求家属至少一人进行陪护,告知家属简单的紧急护理措施,便于发生突发事件时正确的处理。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多餐,切勿使用干硬油腻有刺激行的食物,排便时切勿用力,可适当的给予缓泻剂预防患者便秘,如果患者在排便时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同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对于要求绝对卧床的患者,一切活动均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减少患者说话的次数,安静修养,限制探视次数,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因说话过多,导致过度疲惫,死于泵衰竭。待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轻度的活动。部分不思饮食、输液不当、应用利尿剂的患者容易引发低钾血症,定期的检查电解质结果,出现电解质紊乱及时治疗。

3.2识别先兆症状根据相关文献表示,85%以上的患者在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均会出现一定的症状。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心肌肥厚,二是冠状动脉结构异常,本次研究中冠心病所占的比例最大,冠心病的发病特点主要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较高,所以当患者出现突然的抑郁或焦躁,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患者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房颤快速心室率、室性早搏等情况时,应加强预测,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及救治,尽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3.3做好急救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大多有室颤引起,当患者发病时应立即进行正确有效的除颤,除颤的成功与否与除颤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抢救物品与药品应时刻准备,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技巧以及心脏复苏的流程,发现患者心脏骤停后,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

综上所述,导致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原因较为复杂,大部分患者伴有冠心病,程度不同的高血压或糖尿病,还有患者伴随呼吸道感染或风湿,所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积极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另外,大部分心脏性猝死在发作前都有一定的先兆征象,尽早的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去除诱因,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技术,规范抢救仪器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的降低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邹海英.住院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36-837.

[2]程中伟,朱孔博,陈太波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在一级预防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5):336-340.

[3]党晓红.心内科住院病人心脏性猝死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