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分析

游勤建袁发秀宋平

游勤建袁发秀宋平

(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胆囊疾病除了引起胆绞痛,还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尽管大多数胆绞痛在胆囊切除术后可以消失,但消化不良症状仍然可能存在。本研究分析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症状是否改善以及症状持续或加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5年80例接受了LC手术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40例患者手术前有一个或多个消化道症状。15例患者术前有明确的胃炎病史,术后3个月内症状逐步减轻。其中10例患者术后满意度较低,术后消化道症状持续性加重,12~18个月后逐步获得改善。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和针对部分患者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可以帮助预测LC术后消化道相关并发症持续和加重的风险。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胃炎;胆囊术后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58-02

Theanalysisofthesymptomsofdigestivetractafter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Youqinjian,YuanFaxiu,SongpingLuzhouMaternal&childHealthHospital(LuzhouSecondPeople’sHosipital)

【Abstract】ObjectiveThegallbladderdiseaseinadditiontocausebiliarycolic,canalsocauseaseriesofsymptomsofdigestivesystem.Althoughmostofbiliarycoliccandisappearaftercholecystectomy,butindigestionsymptomscanstillexist.Thisstudyanalysisinpatientswithnon-specificgastrointestinalsymptomsafter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symptomsisimproved,andthecharacteristicsofthesymptomsoraggravating.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of2013-2013,80casesacceptedtheLCsurgerypatientswithgallstonesorgallbladderpolyps,40patientshaveoneormoreofthedigestivetractsymptombeforesurgery.Thereisaclearhistoryofgastritis,15casesofpatientswithpreoperativesymptomsgraduallyeasewithin3monthsaftersurgery.Tenofthepatientssatisfactoryrateislow,persistentincreasepostoperativegastrointestinalsymptoms,graduallyimproveafter12to18months.ConclusionDetailedhistoryandforsomepatientswithgastricandduodenalendoscopycanhelppredictLCpostoperativegastrointestinalcomplicationsrelatedtocontinueandincreaserisk.

胆囊结石的症状表现形式多样,从无症状到难以缓解的胆绞痛。腹痛、胆囊结石的刺激能够增加胃肠道症状,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厌油、腹泻等。绝大部分胆绞痛会在胆囊切除术后消失。然而,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缓解率则较低,不同患者术后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前医患沟通时,很多患者都想知道是否可以完全缓解他们术前的症状以及切除胆囊后可能出现新的并发症(胆囊术后综合征)的几率。许多研究报道由于患者术前情况的不同,LC术后腹部症状变化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研究预测的结果并不一致。LC术后存在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肠易激综合征、腹胀等,而不是表现为最初的右上腹隐痛或典型胆绞痛症状。其中术前明确有胃炎、胃溃疡病史患者以及服用精神药物、心理疾病、神经质等人格缺陷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的不良后果显示了治疗的局限性。因此研究预测影响LC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是值得探讨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来自我院2013年10月和2015年5月总共80名接受LC患者。分成术前有症状组及术前无症状组。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彩超或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准备相同,无明显手术禁忌症。患者术前均签字同意必要时可能增加切口甚至开腹手术的可能。

纳入标准:(1)年龄40~70岁;(2)术前经腹部彩超诊断胆囊结石明确,胆囊壁厚度<3mm;(3)术前半年内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4)身体质量指数(BMI):19~25kg/m2;(5)既往无上腹部开放手术史;(6)各器官功能无明显异常。

排除标准:(1)急性胆囊炎伴胆结石病例;(2)严重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3)既往严重的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需要规律服用药物的患者以及急慢性胰腺炎患者;(4)有不稳定心绞痛或在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5)难以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6)既往有上腹部开放手术史;(7)其他严重的器官功能异常。

1.2器械与材料

奥林巴斯腹腔镜手术系统,电凝钩、分离钳、胆囊无创抓钳、吸引器等手术器械。

1.3研究方法

两组手术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标准3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4观察指标

术前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分析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计算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分别统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天数、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原有消化道症状持续存在及新发生率等分析两组存在的差异。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为小样本,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方差齐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40名,均有程度相近的消化道症状,包括剑突下隐痛不适,恶心,轻度腹泻等,术前3个月内经门诊胃镜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或浅表性、糜烂性胃炎。对照组40名患者术前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手术前所有病人的血常规和生化测试在正常范围。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选择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分析

*

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为(30.01±6.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46±4.40)ml,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为(28.89±7.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9±5.56)ml,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临床资料比较分析

*

3.讨论

本研究表明由于胆石症导致胆囊的充盈与排空处于病理状态[1],LC术后可能增加观察组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如消化不良,反酸等。而手术前后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没有显著的差异。我院麻醉科常规在LC术中使用格拉司琼3mg静脉推注防止术后呕吐,国内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小剂量格拉司琼1.5mg或不使用该药物的组别在恶心、呕吐和发生概率上明显降低[2]。近年来也有部分研究报导使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预防LC术后呕吐效果满意[3]。腹泻的发病率在手术后3个月有所增加,6个月以后消化代偿机制的建立逐渐恢复。胆囊切除术并不能为每个病人有效地解除症状,持续的疼痛可能增加了术后患者的心理负担。其中25%患者在术后6个月没有改善症状或加重症状。然而,其他研究报告认为精神因素与术后症状变化没有明确的关联性。因为患者描述的症状非常主观,我们有时很难确定胆结石患者报告的消化道症状的真实性。很多研究表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很大部分取决于手术后症状改善的程度。大约有2/3的病人胆囊手术后消化道症状有所改善。术前诊断胃炎的1/3患者手术满意度较低。因此术前详细的询问关于胃病史可以帮助预测LC术后病人的满意度。术后治疗上如术前已经证实胃十二指肠炎性疾病患者继续规律服用抗H.P药物、H2受体阻断剂、PPI制剂,胶体果胶铋、硫糖铝类胃粘膜保护剂,考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使用胃复安、莫沙比利促进胃动力,明显焦虑抑郁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及镇静药物缓解症状。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同时面对保胆取石等新术式的不同选择,临床医生将更加重视LC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SevimSüreyya?er?i,FerideMeltem?zbek,Celal?er?i,GallbladderfunctionanddynamicsofbileflowinasymptomaticgallstonediseaseWorldJGastroenterol2009June14;15(22):2763-2767.

[2]张新涛,吕占兵不同剂量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吉林医学2013,34(27):5642.

[3]周亮韩志成董英界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反应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JOURNALOFTAISHANMEDICALCOLLEGE22014.2(35):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