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2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梁长青

梁长青(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总医院肿瘤医院154101)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191-02

【关键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抗生素作为上世纪开始问世的抗菌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保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严重问题,如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抗菌作用,降低毒副反应,减低细菌耐药性,必须合理用药。

1了解抗生素药效,针对性选用药物

1.1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不同。选择应用时,应首先做病原菌诊断,针对不同病原菌尽可能在单独选用,减少联用,避免毒性的前提下,选用相适宜的、高敏感性的药物,这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

1.2根据抗生素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抗菌药物在体内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必须在靶组织、靶器官内达到有效浓度,维持一定的时间。因此,药物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均应适当。应对抗菌药物进行pk/pd结合研究,掌握某一给药剂量的时间一浓度一效应过程,达到合理用药。

2针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而合理用药

除了根据致病菌的种类与感染部位选用抗菌药外,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患者的病理、生理及免疫状况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对不同患者使用抗菌品种、剂量、疗程均应有所不同。不同人群重要脏器的生理与病理状况不同,抗菌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也不同,在选用时应予重视。

3利用临床微生物检查及药敏实验结果协助诊断调整治疗

只有确定为细菌性感染,并根据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体外试验结果,才是确定抗感染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药敏实验在合理使用抗生素、减轻患者负担、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如红斑、皮疹、出血性紫癜、全身性大水疱、接触性皮炎等;重者可因剥落性皮炎并发中毒性肝炎而死亡。血清病型反应,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可伴有发热、面部水肿、腹痛、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等,严重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因窒息或脑水肿致死;亦可因耳咽管水肿发生暂时性耳聋。其他还有药物热、哮喘发作、腹痛、呕血、便血、白细胞增高、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偶有心肌病变、急性心梗等。

5重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用药前须询问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其它过敏性疾病,认真做好皮肤试验。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各种反应,并及时处理。

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可发挥抗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患者,联合用药以扩大抗菌范围;联合用药可减低每个药物的剂量,减少毒副反应等。目前以抗生素的后效应和体外敏感试验一起作为评价联合用药的效应指标。当然,很多情况下,联合抗生素常不如单独使用安全、有效。

7过敏性休克的救治

①将病人放于水平卧位,足部稍抬高。②立即用1:1000的肾上腺素溶液0.5~1ml,作静脉缓注、肌内或皮下注射,5~10min后如未见效果,可重复1次;或皮下或肌内注射1ml后,再用0.25ml非常缓慢地静脉注入。静注时须将药液加于10ml生理盐水中。青霉素的局部注射处亦可注入1:10000肾上腺素0.3ml。③如血压下降仍不回升时,即用缩血管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1mg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到10~20ml,徐缓静注;同时测量血压,待血压回升后,再用0.5~1mg去甲肾上腺素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滴入20滴或5~100μg,待血压上升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维持在12~13.3kPa即改用间羟胺以维持血压,防止久用或用量过大导致肾脏缺血。间羟胺以20~100mg加入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滴,每分钟20~30滴,用量及滴速随血压上升而定。④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100~600mg加入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内静滴。危急病人,可用地塞米松5~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⑤有严重支气管痉挛时,可缓慢静注0.25~0.5g氨茶碱。⑥喉头水肿在用肾上腺素后若仍不见好转,可做气管切开。⑦给氧:若有呼吸及心跳骤停,速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及心内注射肾上腺素等。⑧休克早期,由于肺水肿及内脏淤血,不宜作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血或输液,可酌情缓慢输入血浆或10%葡萄糖液。动脉输血能促进血压恢复。高渗葡萄糖在一定浓度下对神经感受器有兴奋作用,如以50%葡萄糖40~60ml或更多量作动脉注射,对抢救休克有良好作用。⑨合并应用青霉素酶。休克反应出现后,立即静注青霉素酶80万U,然后再肌注80万U;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等,可增强疗效和防止复发。应用越早,效果越佳。5000U的青霉素酶能使同时注入的10万U青霉素G完全失去作用。但青霉素酶本身亦可引起比较严重的反应,偶或导致过敏性休克。

参考文献

[1]张石革,崔嵘.临床注射药物应用指南,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01.

[2]冯艳霜,徐彦贵,朱全勤,等.我院门诊静脉注射应用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因素分析.中国药房,2008,19(11):857.

[3]陈敏华.药疗患者147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70.

[4]汪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