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谭孝尤(湖南省耒阳师范(湘南中专)学校,湖南耒阳4218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素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的情况是文化基础不好、怕考试、厌学、习惯懒散、不自信,最多也只有15%的学生是因为真正希望学习技能、或者是出于理性思考而选择上中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显得十分重要。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设问精当,注重趣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问要科学,要符合逻辑。提问要做到: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语言规范,概念准确;短小精悍,清晰可辨。最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的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首先,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联系学生实际;其次,要按班级中上水平学生设计问题,让多数学生参与,并适当兼顾“两头”和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是中职生文化基础比较差,越是简单,越是有趣的问题,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上《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导入课文时提问:“大家都见过荔枝也喜欢吃荔枝,但你们知道如何把它介绍给没有见过、吃过荔枝的人吗?”学生虽然不能详细的介绍荔枝,但学生已经对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形成了一种“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以求问题的解决。

二、发问巧妙,紧扣目标,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提问的效果,最好是能启发多数学生的思维。总的来说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引起每位学生的思考,一般情况下,先提问中等水平的,同时提醒全体同学注意听;接着再请好的学生补充。优秀学生等待提问“卡壳”时用来解除“危机”。偶尔也可叫“差生”来试试。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重点,优化课堂提问。教师备课时应精挑细选,精心设计,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譬如:我在上小说《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人血馒头可以做药吗?哪些人相信它可以做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提问,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积极细心,热烈讨论,最后全班学生找出了“老栓夫妇、康大叔、花白胡子”等人相信。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这种目标明确的巧妙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

三、启发诱导,穷根究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启发”一词原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启发诱导的方式有①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②增设同类,对比启发。③指导读书,深入思考。④从直观进行启发。⑤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是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来决定的,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灌输和说教,而是巧妙提问,点拨思路,讲授方法,训练技巧,挖掘学生潜能。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潜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讲授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时,针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内容,我提问道:“这七句是作者对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帝王的评论,作者持的是肯定的态度,还是否定的态度,还是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通过启发,使学生认识毛泽东同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既肯定其历史功绩,又指出其不足,为下文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歌颂了有力的铺垫。所以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领会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君子引而不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设置的疑问,可以“话到嘴边留半句”,故意让学生去思考、体味、揣摩,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本源,求得知识归宿”的正确思维习惯。

四、归纳总结,师生平等,激发学生提问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对知识的系统与组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习惯的形成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应该懂得教师和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都是平等的。提问并非就是教师的专利。我们教师要还学生提问的权利,促使学生履行提问的义务。我们不妨做一次学生提问中的“学生”。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范例,无不是充分还学生提问权利的典型。而且,学生一旦真正拥有了提问权利,那便是真正做回了自己。我们种下“提问的种子”,到这时才可以说是真正看到结出来的“果”。我认为,这也许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真正秘笈。我们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多诱导学生自主提问,更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他们完善科学的审美情趣。因而,笔者认为精彩的语文课堂提问仍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完善审美情趣的基石。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参考资料:

[1]李和.《语文教学提问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杨雪峰.《课堂提问艺术初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汪钰明.《要讲究课堂提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