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否应从初中课本中删除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否应从初中课本中删除之我见

沈红强

关键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存废

一、引言

节选自《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收入了我国中学课本。

央视《百家讲坛——<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的主讲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侯会连发两篇博文,讨论有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中学课本的存废问题,这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5月29日,侯会教授在其博客上发表了题为《<拳打镇关西>该不该从语文教材中拿掉?》的博文。他认为:“《鲁提辖》一文无非是描写一个杀人场面,尽管血淋淋的内容被生动的比喻、花团锦簇的文字所掩饰,但丝毫不能改变一个生命当场殒灭的残酷现实。这样的故事是否适合放在中学课本中,则是个问题。”

5月31日,侯会教授再发博文《再谈<拳打镇关西>不宜放入中学课本》,明确指出在中学课本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三篇文章血腥内容较多,不宜编入中学课本供辨别能力不完整的中学生学习。

一时间,网上讨论热烈。两天之内,文章阅读量攀升至94057次,讨论跟帖高达1200多条。挺侯派、倒侯派争论不休;从课文存废到中学教育,甚至生命关怀和国民素质等都被摆上了台面。

1.挺侯派——应顾及青少年暴力问题

问题重心落在了“青少年暴力”上。网友诸葛亮认为侯教授建议删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确有一定的可行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的确有暴力场景的描写,而作者对这种暴力充满了渲染和赞美,这对教育孩子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删掉‘镇关西’,换上更好的文章,未尝不可。”

甚至有网友将这些血腥描写与上世纪90年代香港黑帮片《古惑仔》相提并论,联系起来探讨艺术作品对青少年的暴力影响。

2.倒侯派——不该给孩子以虚假世界

一名自称是古代文学教师的网友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思想涌入,现在的理论探讨和资料都在哈贝马斯、卢曼和黑格尔这样的国外学者中打转。《拳打镇关西》一文本出名著,是我国通俗小说的经典章节。如果只是一味删减,我们的孩子该从哪里学习传统文化,又怎么会认同传统美德?

在跟帖中,一位中学生家长说,孩子的暴力主要不是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来的,而是有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以暴制暴不能提倡,但也不能一味美化现实,把孩子们培养成不敢抗争的懦弱者。

二、驱逐“鲁提辖”没理由。

南京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表示,他的个人意见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从初中语文课本中删除,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这篇课文选自古典名著,有着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它宣扬的核心主要是‘除暴安良,培养正义感’,并不是暴力血腥;第二,课文中所运用到的种种描写手法非常精彩得当,这对以后同学写作文也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第三,现在的孩子接受的社会信息十分广泛,作为一名初中的学生应该有能力明辨是非,分清主次,并不会像侯教授所担心的那么容易受到各种误导。”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从初中语文课本里删除了。有教授解释,是因为其核心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因为“血淋淋”,因为“杀人”,因为“不良影响”,所以删除。这理由冠冕堂皇。然而,仔细想想,这理由又十分的虚伪、十分的牵强、十分的经不起推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真的血淋淋吗?否。作品描写鲁智深与郑屠打斗过程,不过500字。其中写鲁智深打郑屠动作的聊聊36字,在“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的前提下,鲁智深“按住左手(郑屠的)”,“望小腹上只一脚”,“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扑的只一拳”,“眼眶际眉梢只一拳”,“又是一拳”。郑屠被打的情形,多用比喻,如“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通篇只用了一个“血”字,何来“血淋淋”?

我们再去看看现在的小说、电视、电影、话剧,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大陆的还是港台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血淋淋的杀人场面都远胜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美国大片尤甚。就是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血腥场面也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上。难道把莎士比亚也删除了?

历史从来就没有少流血,文学作品有“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乃是历史的真实。孩子看到适当的“血”,才能客观认识这个世界。你能够把书里的“血”迹擦净,但你无法擦净现实中的“血”迹,譬如连续6起校园血案,孩子们就见了太多不该见的“血”。假如当时有“鲁智深”式人物,除暴安良,立毙歹徒,血溅三尺,孩子们可能更有安全感,而且能够从中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和做人的道理。

删除“鲁智深”是对除暴安良的恐惧,是社会中某些人恐惧心理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一些恶徒作恶多端,特别是有权有势的恶徒,他害怕“鲁智深”式的人物,打报不平,除暴安良,甚于害怕法律。因为权势可以左右法律,却对“鲁智深”无效。

踢走了鲁提辖,中学课本就干净了?中学课本里那么多课文笔者已经记不住了,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仍然记忆犹新:一方面,在枯燥的学语文课堂上,这篇课文恐怕是为数不多能让人血脉贲张,提起男生兴趣的文章。另一方面鲁提辖身上寄托着每—个孩子的侠义情怀。读完这篇文章,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形象和镇关西的恶贯满盈,而不是鲁提辖对待镇关西有多么的残忍。

如果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因为充满暴力和血腥色彩应该从课本中剔除,那《武松打虎》呢?武松三碗不过岗,却连喝十八碗,岂不让孩子们学会酗酒?那花斑猛虎那可是国家保护动物,武松三下两下就给打死了,岂不成了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猎捕者?所以笔者理解教授们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遭受来自暴力、色情等外界干扰的好意,但却并不赞同这种动不动就删除某篇文章的做法。

鲁提辖不是小混混,镇关西也不是无辜的路人甲。他们其实只是善和恶的一个形象化的描述而已。无论是对于过去还是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已经具备了这种区分善恶的能力。三拳打死镇关西或许有些血腥,但这并无损于鲁智深的正面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已经在教材里存在了50年,又有几个人是因为读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走上了杀人越祸的犯罪道路?如果按照某些专家的说法,对现在的教材来一次彻底的望闻问切,恐怕没有几篇文章能够幸存。毕竟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的特定背景,也都有其必然的局限性。

“鲁迅先生的文章太晦涩难懂,所以要从教材中删除,金庸先生的文章太通俗,所以不能进教材。”这其实是一种教材洁癖。过去的文章,今人的眼光,肯定是存在某种认识上的偏差。但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偏差,是一概否定还是学学拿来主义,像鲁迅先生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从教材中剔除,真的就天下一片清净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打场面的描写尽管形象,但与当前的电视剧、电影、网络游戏相比,实在是太OUT了。

不可否认,中学课本具有教化的功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引导作用,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语文教材上升到必须完美无瑕的高度。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教材洁癖应该算是一种杞人忧天

鲁迅曾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最近也不太受待见,他的作品不少也被轰出了课本。不过,若鲁迅知道了这位副教授的言论,一定会说:“《水浒》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老百姓看见正义,政治家看见反腐,副教授看见暴力和杀生。”心中有什么,眼中见什么,不是吗?

不知现在能把《水浒》读懂读透的学生多,还是能把金庸全套武侠小说看掉了封皮的学生多。不知现在的孩子究竟是更了解哪吒还是更熟悉变形金刚和奥特曼。按该副教授的思路,我们可以展望一下:拿掉了鲁提辖,是不是还得提防着张翼德?另外,孙悟空也要封杀,因为它把白骨精的脑浆子都打出来了。当然,《红楼梦》也绝不能再进课本,学了贾宝玉,没准中国的男孩子都会成为“伪娘”。国内“很黄很暴力”的东西都清干净了,国外那些电影啊电视片啊连环画儿啊也一并给封掉,这样孩子们就安全了、健康了吗?

话说回来,如果把所有有关争斗和行侠仗义的故事归于暴力,那中国的孩子可能只适合看看喜羊羊,坚信狼永远吃不着羊。如果真到了那步田地,该副教授就职的文学院一定会关门大吉,该副教授在评上正教授之前,估计就得改行当城管陪商贩聊天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宕昌县官亭九年制学校

邮政编码:74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