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源于收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3

幸福源于收获

和静江

——我在国培计划中的收获

和静江

(兰坪县啦井中学云南兰坪671408)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

骨干教师培训”,在这短暂的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明白了不少道理,我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我想借国家给予的这个好机会来谈谈我的收获。教书这一职业很辛苦大家都知道,但是在农村教书更辛苦这恐怕只有在农村教过书的老师才会有更深的体会。且不说学生的基础有多差、接受能力有多差;且不说教师的时间有多忙(一周28节课,还要自己做饭接送孩子等等);且不说教师的业余生活是多么的单调......就说说我们教学上遇到的困难--除了教参再也没有任何的教训参考书,很少好的有培训的机会,致使我们很多方面都很滞后。幸运的是我参加了国培计划,它让我收获了不少。以下是我的一些收获:

学会了在教学中总结、反思以前写篇论文要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还不成文。通过六门课程的学习还尝试做了些总结,居然还得了个优秀,心里边很是高兴。以前上课也会用一些导入呀、各种情景呀只是没想过把它们整理出来,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比如我在我的作业《精彩的导入精彩的开始》中是这样总结的:好的导入正如一个衣着光鲜的美女出现在众人面前一样,会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想要让学生喜欢课堂,爱上听讲,好的导入是少不了的。我曾用过有——用歌曲导入。我在上八年级第三课《同学朋友》时就用臧天朔的《朋友》作为导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这首歌中还让学生体会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理解为什么要多交朋友。在上《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导入,通过这首歌让学生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在上九年级《认情基本国情》是用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作为导入,这首歌也道出了我们的一些基本国情。当然这些歌曲是请学生唱的,因为没有录音机等设备。用诗词导入。上八年级《难报三春晖》是我用孟郊《游子吟》导入。上《珍惜无价的自尊》采用了叶挺的《我的自白书》一诗。上《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用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导入。用名言导入。上《人生自强少年始》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导入。上《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导入。在上《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是我用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来导入。常用的还有用复习导入。如上《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要讲分配制度所以就复习经济制度以达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其实这种导入可能最不精彩但最实用,所以我想很多教师都曾用过。用活动导入。上《竞争合作求双赢》时,曾让学生做过从瓶子中迅速拉出气球的活动。上《丰富多彩的情绪》时用捡玻璃珠比赛的活动来引出情绪对人的影响。

这样一总结还真觉得其实有些东西我也可以做得到呀,而且还受到了老师的好评。在教学中能经常有这样的总结那何愁理论水平上不去呀。其实有些东西只要你逼它还是能逼得出来的,不是吗?以后我将继续做些尝试把我的一些较好的、成功的教学案例总结下来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

重新审视了教师这一职业

因为以前有句话这么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自己也觉得好歹我也受过高等教育对付这些小毛孩那还不绰绰有余,上了几年课下来也还觉着凑合,通过专家的讲解,还看了一些高级教师的授课,真正觉得作为老师必须要更新这些陈旧的观念要多学习。所以我更能接受现在的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常流水”。知识更新很快,新事、新技术等层出不穷,不学习马上就变成落伍者。同时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很快。老师要是不学习,连学生都不能接受你,则连起码的尊重也得不到。

所以老师必须要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否则无法做到“传到授业解惑”,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及一些常识,免得授课时捉襟见肘。学生最欣赏的是博学的老师,最不喜欢的是孤陋寡闻的老师;学生最欣赏的是有创意的老师,最不喜欢的是照本宣科的老师。故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有不断的进步。如果只是一味的吃老本,那“先生”也就变成“后生”了!要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

我也在教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注意到了导入要引人入胜,而且更加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我始终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想成功的推销员一样——把自己的教学推销给学生,并且还要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然而推销知识这一过程是何等的艰难啊,可以说为此每位教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我也不例外。我也创设的一些教学情境:如我在上《礼仪展风采》一课时讲到礼仪的要求,我先让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言、行、举、止,然后请同学把所见所闻表演出来。学生一表演顿时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因为我们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确实不怎么文雅——坐姿东倒西歪、走姿弯腰塌背......学生的表演竟使部分学生悄悄挺直了脊梁。同时他们自己也明白了不讲礼仪带来的危害。接着我又让学生表演了几种合乎礼仪的姿态——走姿、坐姿、站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讲礼仪带来的美。

趁着学生兴致正浓,我于是再让学生表演了握手、接听电话、待客等一些礼仪。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这些适应现代社会的礼仪,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礼貌的人,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我们都是少数民族,所以在讲于少数民族交往时,我就邀请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为我们讲解少数民族的礼仪、少数民族的民族禁忌。在同学的惊讶声中、善意的微笑中大家很快明白了在今后的相处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正在学习用多媒体。我在上《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我就用了《千手观音》的视频这一视频不仅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并直观的阐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科技真是个好东西。有时我也用录音机,甚至还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我还活学活用把在培训中学到的一些情境也用到了教学中。这和以前只用课本所创设的情境大有不同,它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它还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要是没有这次的培训我可能还没意识到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多学习真有好处。这样我上的课更受学生的欢迎了。学无止境,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要多学习,进步才会更快,其实老师更需要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改进我真正意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权威者。我们要放下我们的架子平视我们的学生。

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在以前教师被称为先生,所谓“先生”有先知之意,所以倍受尊敬。但是在现代的你要是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那么学生是不买你账的。老师再也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象征。老师一下子成了学生都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了。这样多少会产生些心里落差。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重新看待自己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而已,不必高高再上,倍受尊崇,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记得在上《东阳马生序》时,作者曾写到:当时学习很认真、很努力,老师斥责得越厉害自己越恭敬,等老师气消了又去问老师。问学生对此的看法,老师骂就不要学,干嘛去自讨苦吃,当时很恼火。自从学习了《评价的七十二变》才意识到,其实是自己没有平等地看待学生、没有多方面的评价学生、没有公正的评价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教学由原来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由以往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以往的评价是对“过去”的关注,现在的评价理念是对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评价主体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过去单一主体,外部评价,现在有包括学生在内的多元评价、互动评价,评价结构能够更好发挥激励、促进作用。评价内容上,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焦点上,不再以结果为中心,而是在评价反馈后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以及原有状态的改善。评价方法上,在原有的纸笔测试的方法上,增加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过程和结果。

我改变教学过程中所只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曾经有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如果今天我们只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则未免太片面了,但在学校评价学生主要方式还是考试。我认为这种方式在目前来说是很必要的,因为我们要参加升学考试,所以要随时抽查学生的学习成效这是必须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果不经常进行一些测试我们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就无法提高,所以在这过程中老师除了要把课上好之外,还要教会学生怎样面对考试及考试的一些技巧。当然我们还应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评价学生。比如适时鼓励。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断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你的回答很有见地。”“今天你的表现很棒。”“预习做得很好。”这些语言都能带给学生很大的鼓舞,特别是要经常来点口头嘉奖。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好感。正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适当的批评。我们都知道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其实老师的批评也是一种爱护。说到这些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学生特别的调皮,老师对他很是头疼。一次老师就骂他要是你也考上,以后我就去教一班水牛。这位学生听了这话之后开始下功夫学习,经过努力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激将法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好办法,当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学生调皮了、厌学了、骄傲了、出现问题了......要适当的批评,批评就好比是防疫站或急诊室,能有效的起到预防作用。

比如评价要全面。一个班级的学习程度必然会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是对优秀的学生大加赞赏,而忽视了个别的学困生,其实他们更需要有老师的夸奖来提升自信心。也不能只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其实很多学生除了成绩其他方面也很优秀。记得有次家长会上我们对有位学生提出了批评,因为他成绩实在太差了。然而他父亲却说“我儿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在家是绝对的勤快,我们的衣服多是他洗的,家务大半也是他做的,他特别的孝顺。我不觉得他不优秀。”一席话说得我是无地自容。是啊我们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有很多优点,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用语言在他们的心里撒下阳光与自信的种子,让他们学会更好的面对今后的生活。毕竟能升学的只是少数,不能升学的并不是不能成才,社会效应能高于升学效应应该也是我们国民教育的一大进步吧。

孔子曾问学生的理想。学生曾子回答:“暮春三月,穿着春装,我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孩子,去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理想。”我们固然欣赏“程门立雪”的求学精神,却更被孔子的言行折服。其实为师之道,何尝又不是亦师亦友呢?只有在这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师才不至于“失明”“失聪”,我们才不至于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学生“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吧!

国培给了我一个机会,而我要给学生一个希望。老师不是吐丝的春蚕,也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我们虽然没那么神圣,但我们有着很高的职业操守——踏踏实实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天天再为我们的事业而奋斗。我们虽然没有那么神圣,但我们随时播种随时收获,收获着幸福、收获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