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血糖症相关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血糖症相关因素探讨

何俊鹏

何俊鹏(沈阳市安宁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41-02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情况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沈阳市安宁医院目前住院≥8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进行高血糖症相关因素调查,并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血糖症发生率为9.0%,年龄大、病程长、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及联合用药患者高血糖症发生率高。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症发病率高,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对相关因素加以干预,有助于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血糖症的危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高血糖症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血糖症的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为此作者对目前在沈阳市安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调查,进一步了解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血糖症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随机抽取沈阳市安宁医院目前住院≥8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平均(39±11.8)岁,平均病程(112.5±78.4)月;(3)高血糖症诊断标准符合WHO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的诊断标准(2003)[1],空腹血糖≥7.0mmol/L。(4)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氯氮平。

1.1.2排除标准患精神分裂症前已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影响饮食、活动的躯体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评定工具(1)自编患者资料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治疗情况、糖尿病家族史及血糖。(2)体重测量称及米尺(均经当地计量部门核准)。(3)血糖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NSA-400测定。

1.2.2调查与测量方法(1)实施前统一操作程序及标准。(2)身高、体重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方法操作,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评定切点以≥24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2]。

1.2.3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X2检验处理。

2结果

2.1高血糖症发生情况(表1)

表1抗精神病药物致高血糖症的发生情况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患高血糖症者9例(9.0%),其中男性5例(5.0%),女性4例(4.0%),患者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大于40岁以上的高血糖症发生率(7.0%),明显高于低年龄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

2.2药物方面因素(表2)

表2高血糖症与抗精神病药物情况

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高血糖症发生者为3例(3.0%),血糖正常者为65例(65.0%);抗精神病药物联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高血糖症发生者为6例(6.0%),血糖正常者为26例(26.0%)。经统计学处理,联合用药者与单一用药者高血糖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高血糖症、糖尿病家族史、病程、体重指数关系(表3)

表3高血糖症的相关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家族史阳性者的高血糖症发生率(7.0%)与糖尿病家族史阴性者的高血糖症发生率(2.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次复发的精神分裂症者的高血糖症发生率(8.0%)与首发患者的高血糖症发生率(1.0%)差异有显著性(P<0.01)。超重的精神分裂症者的高血糖症发生率(8.0%)与非超重者高血糖症发生率(1.0%)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近年来发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症的发生率较高,已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报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症的发生率为9.0%,低于江琴普[3]等所报告的精神分裂症中糖尿病发生率15.1%;但高于普通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4]。

本研究发现,有阳性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于40岁,多次复发,联合用药,超重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能是遗传因素和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共同起作用所致。有人认为肥胖是导致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这可能是因为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性较高,使体内胰岛素相对减少,胰岛功能下降,增加了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危险[5];而抗精神病药物可拮抗多巴胺、5羟色胺(5HT1A、5HT2C)和组胺(H1)等多种受体,干扰脂肪及糖代谢,导致体重增加,最终增加了高血糖症的发生危险[6];尤其是高龄患者因机体衰老后葡萄糖、脂类代谢缓慢,胰岛素功能下降,导致发生高血糖症的危险性增加。

本报告提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血糖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对相关因素加以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高血糖症的危险,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陈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35(1):5.

[3]江琴普,王立伟.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关系的探讨[J].上海精神医学,2002,4(4),192.

[4]刘燕,朱玉华,卢卫红.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的资料分析[J].上海精神病医学,2001,13(1):25.

[5]LevittNS,KatzenellenbogenJM,BradshawD,etal.TheprevalenceandidentificationofriskfactorsforNID-DminUrbanAfricansincapetown,SouthAfrican[J].DiabetesCare,1993,16(4):601-607.

[6]白艳乐,江开达.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高血糖及2型糖尿病[J].上海精神病医学,2001,13(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