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护理

王焓

王焓(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精神病防治院154007)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282-0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护理程序应用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观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药物的副作用。结果2年来,患者对治疗与服药的依从性大大提高。结论护理程序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

一、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摄入量低于机体需要量,病人表现吞咽困难,拒绝进食,与药物不良反应和精神症状有关。

2.吞咽障碍与急性肌张力障碍、精神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3.有噎食危险与吞咽障碍有关。

4.便秘日常活动减少,与药物抑制肠蠕动和镇静作用有关。

5.尿潴留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6.睡眠形态紊乱正常睡眠规律紊乱或周期颠倒(夜间失眠、白天困倦、夜眠梦多、易醒等);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7.有受损的危险头晕、癫痫、体位性低血压、全身无力;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如使用氯丙嗪、氯氮平等)。

8.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病、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兔唇综合征,TD(迟发性运动障碍)、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如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9.有中毒的危险恶心、反复腹泻,与服用过量药物、血锂浓度偏高有关。

10.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皮疹,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1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与药物反应有关。

12.有自杀自伤的危险与药源性抑郁有关。

13.体温过高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

14.自理缺陷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肌张力障碍有关。

15.有感染的危险粒细胞减少,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如使用氯氮平、卡马西平、氯丙嗪等)。

16.心输出量减少、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与药物对心脏的影响有关(如使用氯丙嗪、氯氮平等)。

17.不合作担心用药治疗影响身体健康,药物不良反应使其感到难受。

18.知识缺乏与缺乏使用精神药物知识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2500~3000m1。

2.选择软饮食或流质,避免粗糙、干硬及刺激性食物;如果口中有食物滞留,使病人侧卧,采取必要措施清除残余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减少误吸机会。

3.增加病人活动量,以刺激其食欲,鼓励病人多用粗纤维食物,如食带皮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4.鼓励病人多饮水,注意观察有无排尿困难,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给予导尿。

5.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保证充足夜间睡眠。

6.注意病人站立时有无头晕症状,监测血压情况。嘱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下床时有人搀扶,避免突然站立。癫癎发作时可用安定5~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并备好压舌板。

7.告诉病人或家属,如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并不意味着病人吃错了药,故不必惊慌,应尽快遵医嘱给病人服用安坦、异丙嗪或肌肉注射东莨菪碱,症状会很快得到缓解。对于慢性锥体外系反应,如表情呆板、动作不协调、静坐不能等,要注意将这些症状和痉挛本身的精神症状相鉴别。

8.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有无中毒的前驱症状,如呕吐、腹泻、精神不振等,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如发现药物中毒,应立即停药,采取抢救措施。

9.避免局部皮肤刺激,防日光曝晒,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内衣。

10.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病人的进攻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1.将病人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重点交接班,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语、行为以及情感反应,掌握病人病情,多与病人相处,给以关心和同情,启发病人倾诉内心的痛苦以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必要时辅以其他药物配合治疗。

1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并保持营养供给,协助口腔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

13.协助病人洗漱、进食、排便及料理个人卫生,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制度。

1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紫外线照射,根据病情及医嘱进行白细胞计数监测,及时观察分泌物的性质,以观察有无感染迹象并及时报告。

15.评估和记录病人所出现的心律失常、气短、头晕;评估心脏功能,了解心搏出量,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心电图,限制病人活动范围,保证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休息,必要时给镇静剂。

16.用药前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病人讲明用药的目的、意义,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并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病人应给以耐心劝说,强调服药的重要性,与病人讨论不合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发药时亲自将药交给病人,看服到口,服后检查口腔,保证按量服药。

17.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宜教,评估病人对药物使用常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小麟,张树森.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护理过程.精神科护理学,2002,1(1):121-124.

[2]杨波.中华医学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Nursing200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