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营养控制高血压病的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饮食与营养控制高血压病的干预措施

燕盛源

燕盛源(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816000)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与营养控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278例(无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男186例,女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58人,对照组120人;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给予常规降压药物(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的同时,每日给予定量的非药物补充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磷脂维E,有修复,乳化,再生之功能;乳钙,是高血压患者必吃的,改善血管通透性;茶饮为蓉茶和杭菊;罗汉果等。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基线)和治疗结束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记录其生命体征,12导联心电图检测心电图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基线期与治疗结束后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基线期(P<0.05);实验组基线期与治疗结束后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基线期(P<0.01);治疗结束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药治疗的同时在饮食与营养上加以控制,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建议临床上加以重视并应用。

【关键词】饮食与营养高血压营养素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49-01

高血压是危害较重、流行较广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及脑卒中等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目前,全世界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超过6亿。在发达国家由于人们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其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增加、生活压力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高血压是由社会、生物、心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更注重个体化治疗,即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非药物的治疗。因此研究饮食与营养干预与高血压的关系,为饮食干预治疗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278例(无其他心脑血管并发症),男186例,女92例,男女之比是2.02:1,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6.4岁,病程为5-10年,平均为7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58人,其中男性96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为67.5±4.3岁,平均病程为7.1±1.8年;对照组120人,其中男性9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为66.7±4.6岁,平均病程为7.4±2.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疗程为6个月;实验组在给予常规降压药物(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的同时,每日给予定量的非药物补充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磷脂维E,有修复,乳化,再生之功能;乳钙,是高血压患者必吃的,改善血管通透性;茶饮为蓉茶和杭菊;罗汉果等。疗程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基线)和治疗结束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记录其生命体征,12导联心电图检测心电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研究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比较

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比较结果

1表示与实验组基线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表示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表示与对照组基线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基线期与治疗结束后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基线期(P<0.05),心率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基线期与治疗结束后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基线期(P<0.01),心率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P<0.05),心率差异不大。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为82.1%,实验组为85.2%,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国高血压患者具有“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三不”(不爱吃药、不难受不吃药、不规律吃药)的特点[1]。目前,国内关于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主要有体育锻炼、戒烟、压力控制饮食与营养的控制。大量研究显示,人们所摄入的营养素的类型与用量直接与高血压相关,通过膳食干预预防和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2008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多项防治高血压的条款,如适当多吃粗粮、注重谷物的粗细搭配,由于粗两张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这些均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植物化学物质的主要来源[1]。因此,饮食和营养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在给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可提醒甚至要求患者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以便更好控制疾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宝梅.饮食干预与高血压控制[J].口岸卫生控制.2011.16(1):47-51.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