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中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中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方法

吴阳张蕊王颖蔡胜男(通讯作者)

吴阳张蕊王颖蔡胜男(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创伤骨科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总结MIPPO(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中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方法。方法:2013年6月~2015年6月,选取胫骨干骨折中应用MIPPO技术进行治疗的病例共4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14~68岁。所有病例术中的复位方式选择内植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方法,术后拍摄X线片进行骨折复位评估。结果:40例胫骨干骨折术后均达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闭合复位有效率可达95.2%。结论:在胫骨干骨折内固定过程中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复位方法。

【关键词】MIPPO;胫骨干骨折;钢板;经皮钳夹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11-02

随着人们对生物学内固定术认识的不断加深,胫骨干骨折越来越多的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技术进行治疗[1]。

MIPPO技术多采用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对局部血供影响较小,可减少骨不愈合的发生。但实际手术操作中往往单纯利用手法整复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骨折有时很难达到解剖复位,甚至不能达到功能复位,即使复位成功后骨折端的稳定性差,尤其是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当植入钢板或置入螺钉时,易发生复位的丢失。

骨折要固定,就必须要有良好复位及临时固定。内植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技术在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中通常可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科采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4~68岁。高处坠落伤9例,车祸伤29例,重物砸伤4例。4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骨折类型按AO分类,A型13例,B型21例,C型8例。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首先施行大致手法复位,纠正骨折断端短缩畸形。应用MIPPO技术原理完成手术入路及骨膜外隧道建立后,选择适宜长度的LCP或DCP自远、近端小切口植入软组织隧道,透视下调整接骨板的位置良好。

内植钢板通过与远、近骨折端之间的紧密接触,形成骨折周围的“夹板”,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大巾钳经皮钳夹。当钢板位于胫骨前外侧时,钳尖刺入点选于胫骨前嵴外缘,刺到钢板表面后向中部滑动,最好嵌合在螺孔中,另一刺入点选于胫骨前内侧面内缘;当钢板位于胫骨前内侧时,钳尖刺入点选于胫骨前嵴外1cm处,刺到骨膜时向外侧滑动,带动胫骨前肌及其它胫骨前方的软组织向外侧移动,另一刺入点选于胫骨前内侧的钢板的螺孔中。钳夹时,钳尖点与骨折线保持垂直,钳尖直接穿过皮肤达骨质,并使巾钳钳尖进入骨皮质,钢板侧钳尖通常嵌合在螺孔中,巾钳钳尾向上,用力加压,同时徐徐上下摇晃,使骨折端对合紧密,以防滑脱,在X光透视下证实骨折端已达解剖或功能复位后,将钳柄锁死。钳夹中发现有软组织卡压,行局部克氏针刺入骨折端进行扩新及撬拨出卡压软组织后复位良好。

对于横行或粉碎的胫骨干骨折,通常需要多把复位钳在内植钢板的辅助下进行复位。术者在复位过程中应注意钳夹位置,钳夹力、钳夹方向力求与骨折线或断端错位方向垂直。

在行内固定之前必须反复检查骨折复位后的情况,检查方法主要借助术中C臂机透视,再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及内植钢板位置良好后,应用MIPO技术理论对复位的骨干骨折行微创内固定。

2.结果

本组42例中,解剖对位28例,功能复位12例,复位不良2例。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9周~12周,无一例迟缓愈合及不愈合。2例复位不良胫骨干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侧方成角畸形。

由于复位钳经皮钳夹复位中需持续、反复的挤压软组织,其中4例造成了钳夹区软组织损伤,皮肤轻度挫灭,但无明显的皮肤坏死和骨外露。在具体闭合操作中,复位操作区域无重要的神经血管损伤。

3.讨论

Palmer[2]指出:骨折治疗必须寻求建立骨折固定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对严重粉碎性骨折,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学重建,其结果往往是既不能获得坚强固定,又可使原已损伤的组织血运遭到进一步破坏,影响骨折愈合。内植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对胫骨干骨折既能达到预期的复位效果,其复位原理又符合生物力学特点。

内植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其复位原理是通过复位钳的夹持作用,使骨折端移向内植钢板,用于调整骨折断端的成角、错位。

对于骨折断端的旋转、分离或短缩移位,需要结合其它的复位方法共同完成。根据骨折类型决定巾钳的数量,通常1~2把即可完成复位。螺旋型骨折、斜型骨折和楔形骨折由于骨折断端接触面积较大,通常使用1把巾钳即可完成复位;对于横行骨折、粉碎性骨折通常需要2把巾钳于骨折远、近端分别钳夹完成复位。

在经皮钳夹过程中注意事项:钳夹时钳夹尖入皮时应旋转入皮,且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到重要血管神经。要注意钳夹点的定位,保证钳夹点从骨干的正位与侧位两个角度都位于斜面的中点并垂直于斜面,此时钳夹力是最大的,复位也是最有效的。钳夹时术者逐步钳夹的力量应与握持胫骨远端的助手的小幅度内外旋转节奏一致,在钳夹结束的同时,助手要将患足固定于中立位,以矫正患肢的旋转移位。注意钳夹的力度,防止钳夹尖进入骨皮质过深,造成骨质碎裂,影响临时固定的牢固程度。复位过程中,发现骨折端有弹性固定感,应高度怀疑有软组织的卡压,需要用撬拨针刺入骨折端解除组织的卡压,并适当对骨折端进行扩新,防止术后骨不连的发生。

传统的钢板要求内植物与骨面确切的贴附以保持精确的复位,螺钉在钢板-骨界面提供加压前负荷。但LCP作为内固定支架使用,无需钢板与骨表面的精确对应,应力通过锁定螺钉传导。一旦骨折块对线正确,在圆锥形螺纹孔中拧紧螺钉不会导致骨折的继发移位,此时的LCP钢板无需精确塑型[3]。如果LCP钢板的形状与胫骨干的解剖轮廓存有较大的差异,植入LCP前应适当塑形;若使用DCP时应准确塑形。

内植钢板辅助下的经皮钳夹复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特点,不需显露骨折处,尽可能保存了伤后骨折段残存的血液供应,保持了碎骨块与周围组织的连续性,既有利于骨折复位的稳定,又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符合BO倡导的“充分保护骨折局部的血运,使有活力的骨块与主骨迅速连接”的生物力学观点,是其微创手术的良好体现[4]。

应用内植钢板辅助复位,充分利用钢板内在的对骨折端稳定的有利因素,其钳夹是直接作用于骨质上进行加压复位,远比单纯手法复位的力量来得大,往往能迅速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骨折复位后,若无坚强的临时固定,在置入螺钉时常常发生再移位。经皮钳夹复位后夹紧钳扣,通过对骨折断端与内植钢板的加压获得良好的稳定。

该方法复位操作简便,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不破坏局部血供,复位效果理想,可以使更多的胫骨干骨折通过闭合方式实现良好复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复位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文举,滕勇,李强等.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2014;29(10):1003-1005.

[2]PalmerRH.VetClinNorthAmSmallAnimPract,1999;29(9):1171-1185.

[3]GautierE,SommerC.GuidelinesfortheclinicalapplicationofLCP[J].Injury,2003,34(Suppl2):B63-B76.

[4]PerrenSM.Evolutionoftheinternalfixationoflongbonefractures.Thescientificbasisofbiologicalinternalfixation:choosinganewbalancebetweenstabilityandbiology[J].JBoneJointSurg(Br),2002,84(8):109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