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3例门诊收治儿童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对93例门诊收治儿童结核病的临床分析

劳娟英何志成

劳娟英何志成(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120急救中心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就我中心结核病门诊2005-2010年收治儿童结核病93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提高儿童结核病诊治水平。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我中心门诊收治患者的0.53%,男59例,女34,男女之比1.74: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6-15岁为多占88.7%。初治84例,复治9例,平均病程3.2周。临床症状多以“感冒”就诊,以咳嗽、发热、乏力、盗汗为主要症状占70%以上,合并结脑者有脑膜刺激症状,头痛、恶心、呕吐等。结核病临床类型:原发综合征占31.7%,血行播散性结核占20.4%,继发性肺结核占25.8%,结核性胸膜炎占16.1%,结核性脑膜炎占5.4%,痰结核菌阳性占32.4%,(23/71),耐药病例占39.1%(9/23),均为复治病例。PPD试验中等阳性和强阳性占92.3%,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从而说明儿童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极易被感染占52.7%。治疗显效占86.6%、有效占12.4%、无效占1%。结论儿童结核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治愈。

【关键词】儿童结核病诊断治疗

儿童结核病在临床上有上升趋势,而早期症状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致延误诊断。就我中心2005-2010年收治的93例儿童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中心收治的患儿,男59例(占63.4%),女34例(占36.6%),男女之比为1.74:1。年龄:3-6岁10例(10.7%),6-10岁36例(38.7%),11-15岁47(50.5%)。初治84例(90.3%),复治9例(占9.7%)。

1.2病程1个月以内41例(44.1%),1-3个月19例(20.4%),4-6个月13例(13.9%),7-9个月9例(9.7%),10-12个月6例(6.5%),12个月以上5例(5.4%)。

1.3临床表现询问病史时以患儿为主诉或家长代述。

1.3.1症状发热73例(占78.5%),体温37.2-38.5℃,咳嗽71例(占76.3%),乏力76例(81.7%),盗汗69例(74.2%),咳痰53例(占57%,无症状18例(19.4%),头痛6例(6.5%),恶心、呕吐5例(5.4%),病例说明儿童结核多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临床医生多未引起重视,往往仅给对症处理,而忽视做胸部X线检查,致使延误诊断和治疗。

1.3.2体征多数病例体征较小,肺部代偿功能较好无阳性体征。但患病时间较长,伴有空洞者,体征可发现异常,营养不良、颜面苍白、贫血18例(19.4%),消瘦45例(48.4%),颈淋巴肿大3例(3.2%),有鸡胸3例(3.2%),佝偻病4例(4.3%),颈强6例(6.5%),恶心、呕吐5例(5.4%),病理反射巴氏征阳性6例(6.5%),克氏征5例(5.4%),生理反射正常。

1.4结核病临床类型[1](1)原发综合征29例(31.2%),其中肺部淋巴结结核单侧8例,双侧9例,(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9例(20.4%),其中急性粟粒性肺结核13例,亚急性血播性结核6例,并发空洞2例,(3)继发性肺结核25例(26.9%),其中浸润性肺结核23例,并发空洞6例,(4)结核性胸膜炎15例(16.1%),(5)结核性脑膜炎5例(5.4%)。

1.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减少18例(19.4%),WBC增高11例(11.8%),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大于0.75,其余病例均正常。血沉:增快81例(87.1%),正常者仅有12例(12.9%),检测无特异性但增快者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细菌学检查:本组有71例做痰结核菌检查涂片3次,培养1次。结果结核菌阳性者23例(32.4%)

同时,对23例菌阳者做了耐药和药敏试验,结果耐药病例共9例(39.1%),耐单药分别为耐异烟肼3例,耐利福平1例,耐链霉素2例,耐两药(异烟肼和利福平)3例。余病例对抗结核均敏感。耐药病例均为复治病例。

1.6免疫学检查本组病例均做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49例(52.7%),中等阳性27例(29%),弱阳性10例(10.8%),阴性者7例(7.5%),对诊断有重要价值。PPD试验反应与结核病型关系(见表1)。

1.7儿童结核发病与传染源的关系,本组病例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49例(52.7%),占半数以上。其中家庭传染源31例(63.3%),因儿童各组织及器官对结核菌高度敏感,这与儿童机体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高有关。尤其是母亲或其他亲人经常有机会接触的儿童,非常容易被传染发病。临床医生应对接触史引起重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1.8疗效判断标准,以6个月为疗效观察期。显效:症状消失,痰菌阴转19例,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或显著吸收84例(90.3%),空洞闭合6例。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轻咳、少痰偶有低热,轻度盗汗,痰菌阴转、空洞缩小、肺部病灶吸收1/2以上12例(12.9%)。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低热37℃左右,痰菌(+),肺部病灶无明显吸收,空洞无明显改变等1例(1.1%)。

1.9治疗及转归病例治疗,均按早期、联合、全程、规律、适量等五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分别制定高效合理化疗方案。给予4-5种抗结核药联合应用。联合用药是: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阿米卡星等结核药。对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等加用激素及胸腔抽液治疗。经6个月化疗,收到满意的疗效。见表2,表2治疗6个月疗效与病型的关系。

2讨论

本组病例是我中心2005-2010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4929例,其中儿童结核93例占同期收治的患者的0.53%。男59例占63.4%,女34例占36.6%,男女之比是1.74: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6-15岁为多,达82例(占88.7%)。初治84例(占90.3%),复治9例(占9.7%)。病程平均3.1个月。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少痰、盗汗、泛力等症状为主,占70%以上,头痛、恶心、呕吐5例(是结脑所致)。无症状者22例占23.7%,多以“感冒”就医,往往临床医生未引起重视,未及时胸部X线检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结核病临床类型:原发综合征占31.7%,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占20.4%,继发性肺结核占25.3%,结核性胸膜炎占16.7%,结核对性脑膜炎占5.9%,痰结核菌检查阳性23例(32.4%),而耐药9例(39.1%)耐单药6例,耐两药3例,均为复治病例。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强阳性占52.7%,中等阳性占29.%,弱阳性占10.8%,阴性占7.5%,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

2.1肺门阴影增大。肺门阴影增大是一种异常X线征象,怎样诊断肺门阴影增大,要做具体分析。应鉴别肺门血管影、淋巴结肿大或者是支气管壁显著增厚引起肺门影增大。早期轻度肺门阴影增大有时在X线片不易鉴别。由于患儿年龄不同,表现形态不一致。X线片及CT片鉴别肺门增大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①小儿拍片当体位偏转时,距片较远一侧即可形成一侧肺门阴影假性增大;②拍片时呼吸相;在呼气时拍片时,两侧膈肌上升纵膈内压增加,可使肺门形成生理性增宽度;③肺动脉高压症,肺动脉充血也可使肺门阴影增大;④肺内非特异性炎症时亦可肺门增大。对肺门增大患者应除外上述情况,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加以鉴别做出正确的诊断[2]

2.2纵膈增宽或纵膈肿块。正常纵膈的形态、年龄及体型的影响。呼吸及体位的改变也可使其发生变化。一般瘦长体型者,纵膈阴影也较狭长,肥胖者较短宽,深吸气时狭长,深呼气时短宽,卧位或头低脚抬高时更短宽。X线检查时发现纵膈阴影有异常凸出,可能为纵膈内病变,也可能为纵膈外病变,可能为肿瘤性病变,也可能为非肿瘤性病变。为及时确诊应立即拍胸部正侧位及CT片。纵膈增宽单侧或双侧肺门有肿块阴影时,应仔细分析,绝大多数可确诊。典型的原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应为“哑铃状”或“双极现象”,但近年已不多见。儿童结核病肺内病变分布与性质有一定的关系,病变早期急性肺浸润肺实变。原发病灶、淋巴管炎、淋巴结节炎其病灶周围融合成大片状阴影,而误诊为肺炎,原发性浸润病灶多发生在肺外围的胸膜下。X线、CT表现大小不等,密度增高均匀的片状阴影,可似毛玻璃样式或云务状。病灶边缘模糊,逐渐消失于肺野中。大多数原发病灶为不规则的三角形阴影的,底边接近肺的外缘,尖端指向肺门区浸润期,患儿如有发热、咳嗽、干咳、疲倦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临床医生应根据症状、体征、化验、PPD试验、胸部正侧位片、CT片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以免造成误诊。

表1PPD试验反应与结核病病例关系

表2治疗6个月疗效与病型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汪翼,郭学鹏.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2]宋文虎,肖成志,宋礼章.结核病学进展,北京:光明时报出版社,1995,649-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