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浅析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腊梅胡虹

陈腊梅胡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但存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确定工作任务;其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习任务;再次构建基于生产一线需求的总体课程方案;最后设计各门课程的学习情景模式,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企业需求

0引言

1904年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R·范海斯(CharlesR.Vanhise)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行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一体化,即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威斯康星思想”使“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第三大职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第三个光辉的里程碑。大学服务社会,从创造知识走向创造财富,掀起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二次学术革命”[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极为迅速,规模急剧膨胀,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的问题。如:学生社会适应力不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学生的社会意识、责任意识不容乐观;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等职业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高职教育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课程体系

1.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何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是指在高等教育层次,与学术性为主的教育相对应的、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它是以学习某一职业技能、不断提高从业技术水平、培养技能型、工艺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属于高等教育。既是从职业要求出发、培养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领域实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2]。

1.2课程体系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近代学校兴起以来,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现在,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也就是教学的内容和计划。而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总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3]。即,课程体系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的课程计划、确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基本框架。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需要开设的课程门类、各门课程应开设的学时、必须讲述的内容(即课程大纲)、应采用的讲授的方法、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比例、考核评价方法,等等。

2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在课程体系上必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础、具有职业教育特征,并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以上面思想为指导,构建课程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课程方案规划,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学习方法、学时数、考核评价体系等。

2.1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以精细化工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根据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中,确保“德业并举、素技双修”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具有“双高”素质的优秀高职人才。

为确保实现“双高”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精细化工生产过程要求,课程设置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包括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专门课)和选修课分解为一般能力、核心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及素质拓展课程。通过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以此来构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过硬而全面的职业能力。

2.2具体步骤

2.2.1基于社会调研,分析、归纳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精细化工厂的调研,确定各企业的人才需求:研发人员、生产操作工人和营销人员。通过对企业需求分析确定其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

2.2.2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总体课程体系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结合研发、生产操作和产品营销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充分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和教学组织的可行性前提下,根据认知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确定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图1。

3结论

高职学生要适应市场需求,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素质”人才,必须及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改革。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构建以一线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布兰斯科姆,[日]儿玉文雄,[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知识产业化—美日两国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纽带[M].尹宏毅,苏竣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50.

[2]孙宸.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2.(1):40-46.

[3]束剑华.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职教论坛.2006.(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