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提高口腔科儿童患者配合度的效果研究

/ 2

优质护理对提高口腔科儿童患者配合度的效果研究

董芳英张仁斌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钟楼院区(江苏省常州市口腔医院)213003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提高口腔科儿童患者配合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进行口腔治疗的患儿268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率及恐惧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恐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提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口腔科;儿童患者;配合度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1-056-0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多元化,生活用水的污染加剧、口腔卫生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口腔疾患的发病率越来越多,其中儿童的发病趋势也逐年上升[1,2]。然而,由于患儿具有年龄小、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口腔治疗中常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注射药物的使用、与父母分离、恐惧等原因而哭闹,,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实施诊疗。本研究通过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点,采用个体化优质护理对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68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口腔儿科患者的配合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科进行口腔治疗的患儿268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3例,其中男65例,女68例,年龄4-10岁,平均年龄(5.7±0.5)岁。对照组135例,其中男68例,女67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3±0.6)岁。两组患儿均进行根管治疗术、乳牙拔除术、龋齿充填术或窝沟封闭等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身体发育正常,无智力、视力或听力障碍、无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无肝肾功能异常。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病情、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准备专门的儿科诊室接待口腔患儿,儿童诊室除了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之外,应力求使诊室布置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喜好,可以使用彩色的墙壁或者卡通画,有助于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

1.2.2对患儿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诊患儿时,不应直接开展诊治操作,首先要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与患儿进行言语互动,保持和蔼的面部表情、亲切和同情的目光,抓住患儿好奇心的特性,通过展示卡片、玩具、动画片等手段以消除患儿的警惕心理,缩小医护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减轻患儿的焦虑心理。

1.2.3家长的配合: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简单介绍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减低患儿家长的焦虑和紧张,并请患儿家长配合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工作。

1.2.4行为诱导:护理人员可以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及童语的方式告知患儿将进行的操作,比如,对年龄较小患儿解释时可以说“要给牙齿洗洗澡”、“要给牙齿捉小虫子”等,使患儿易于接受治疗操作。可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及亲身示范等方式告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制动时保持张口,疼痛是举手示意等。

1.2.5提高护理及治疗质量,降低患儿的不适及疼痛。在操作时需进行局部麻醉,在去龋操作时,采用激光、笑气镇静或化学等无痛技术,可以降低患儿的恐惧感,操作时,应选择从无痛部位开始,逐渐过渡,操作时应强调快、准、稳。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并请患儿家属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填写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评价患儿的畏惧程度。CFSS-DS量表恐惧标准:4~8分为不害怕,9~12分为害怕,13~16分为恐惧,17~20分为中度恐惧,>20分为重度恐惧,恐惧率=(恐惧+中度恐惧+重度恐惧)/总例数[3,4]。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获得的全部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度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程度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儿配合率为76.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49.63%),结果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表1患儿治疗过程中配合度比较

组别n完全配合配合被动配合强制配合配合率

观察组1333468171476.69%

对照组1351849293949.63%

2.2患儿恐惧情况比较

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恐惧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儿恐惧率为32.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恐惧率(51.11%),结果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表2患儿恐惧情况比较

组别n重度恐惧中度恐惧恐惧害怕不害怕恐惧率

观察组133121417484232.33%

对照组135211929392751.11%

3.讨论

口腔科患儿多存在恐惧心理,特别是年龄在4~10岁的儿童,在就诊过程中,极易出现紧张不安、焦虑害怕,导致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不配合甚至反抗。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腔科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为患儿创造更加温馨有趣的儿童诊室、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获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行为诱导等方式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个体化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增加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本研究结果中,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恐惧情况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恐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优质护理对提高口腔科患儿的配合对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在接诊口腔科儿童患者时,护理人员应当为患儿提供综合性、个体化的优质护理,以降低患儿对治疗的恐惧,提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

参考文献:

[1]王阿丹,黄航敏,凌均棨.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3,6(6):19-23.

[2]石兴莲,程华刚,王鹏,等.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4):488.

[3]陈楠,周丽娜,刘湘玲.儿童牙科畏惧症病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45-5046.

[4]王晖,严加林,吕敏.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5):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