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探讨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周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甲乳外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名伤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观察和测评等手段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结论:为了加快伤口痊愈速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合理观察,做好护理干预工作。

【关键词】伤口护理;心理状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172-01

引言

经临床研究,由于伤口的疼痛程度不同,特别是难愈合的慢性伤口,治疗周期非常长,此外害怕美观受到影响,致使病人心理渐渐生出悲伤、焦虑、难过等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治疗效果。基于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控制,多和病人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从而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选择我院80名伤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80名伤口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观察和测评等手段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其中,男性病人有46名,女性病人有34名;平均年龄在3-42岁之间;手术伤口病人有11名,28名糖尿病足溃疡病人,20名烧伤病人,13名慢性感染性伤口病人,8名肢体创伤伤口病人。

1.2护理方法

在医治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控制与研究,借助抑郁自量表和焦虑自量表对病人心理进行评估。

2.结果

经过评估与研究发现,此次研究对象中,22名病人存在焦虑心理,16名病人存在抑郁心理,30名病人存在恐惧不安心理,12名病人存在悲伤心理。

3.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3.1心理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伤口患者最常见的心理状态有:首先,焦虑。引发患者出现焦虑心理状态的真正因素是担忧外貌及形象受到损坏,此类群体多以年轻男女患者为主,少数患者会担心身体各项功能恢复较慢,害怕不能重新开始工作。另外,慢性伤口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恢复较慢,要经过长期治疗才能有所好转,因此这类人群会为家庭经济状况而感到担忧,很容易出现焦虑状态。其次,抑郁。一般情况下患者会觉得伤口愈合速度慢,在某种程度上对自身形象带来严重影响,随之存在抑郁、失望和自卑等心理,例如感染性伤口、烧伤伤口以及普外科术创口。再次,恐惧不安。由于伤口剧痛,环境转变,患者过于担心自己的身体,对病情不了解使病人从内心感到恐惧。这种心理状态多以女性患者为主,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引发生理上的问题,例如短暂性休克等。除此之外,在给慢性伤口患者处理伤口时要用到一些机械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恐惧程度,使心情变得紧张。最后,悲伤,过程长,长时间替换药物的病人,例如皮肤溃疡,由于病因繁琐,治疗时间长,痊愈难度大,让病人渐渐失去了自信,从而产生悲伤心理。

3.2心理护理对策

第一,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1)在给伤口换药时,要结合患者的真实年龄和文化程度并借助健康手册为患者传授、讲解一些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情况和临床方面治疗有一些了解,对伤口痊愈有很大帮助。一方面,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在伤口护理过程中患者会产生轻微的疼痛感,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并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有信新,相信他们的技术,尽可能将痛苦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安慰患者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在伤口护理过程中放松心态,降低伤口的疼痛感,能够忍受一些轻微疼痛,安慰病人心理。(2)伤口在医治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药物的疗效、食用方法、副作用以及解决方法,让患者对药物有所了解,降低患者焦虑紧张心理,尽可能的满足患者所有要求。(3)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介绍换药的一些情况以及自我保护方法,让患者能够更好的护理伤口,提高护理效果,防止感染。针对糖尿病和压疮患者来讲,应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健康宣传教育,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第二,打造温馨的治疗氛围。针对门诊治疗患者来讲,流动性强是门诊室患者的主要特点。在构造上,应科学增设等候室和治疗室,确保其环境的整洁,符合患者的心理要求。室内要做好通风工作,使光照充足,安装少量的娱乐性设施,如电视和图书等,打造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保持患者心情顺畅,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第三,加大心理支持力度。经临床研究表明,好的护理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较强的护理技术能够缩短换药周期,将不良反应情况降到最低,让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因此,定期对伤口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科室护理人员更好的对患者伤口做出精准评价,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加强健康宣传教育,规范应用各类伤口药物,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从而减轻心理负担。第四,做好心理干预工作。首先,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尊重患者。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尊重患者,如在进行护理时,要拉好窗帘,保护患者隐私。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体谅患者,对患者提出的要求、意见要耐心听完,认真恢复患者和家属的问题,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使患者和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其次,赢得患者信赖,多多激励患者。在处理伤口时,由于慢性伤口治愈时间长,会让患者产生悲观情绪,担心治不好,因此,护理人员要多多鼓励患者,给予他们支持,赢得患者信赖。依照患者性格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和宽慰,打消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让患者安心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在语言上多多鼓励患者,让患者拥有一个好的治疗心理。另外,医护人员要多和患者沟通,态度亲和、真诚,语言通俗易懂,告知患者伤口护理的必要性,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利用激励、帮助、引导和宽慰等多种心理干预,抚平患者紧张心理,让患者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很多疾病都得到了有效治疗。而伤口在护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掌控,随时访问和评估患者心理,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加强心理支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琪霞,耿广莉,蒋菁.伤口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5,(3):135-138.

[2]王秋玥,何秋艳,黄运红.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心理状态探讨及其护理措施分析[J].医药,2016,(7):31-33.

[3]王影,刘春燕,薛彩平,李淑娴.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3):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