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中医穴位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程红刘兆丰(通讯作者)

泸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疼痛)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穴位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在中风偏瘫患者恢复期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穴位按摩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医穴位按摩;康复训练;生活能力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卒中),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急性脑血管循环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常表现发病持续性、瞬间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候[1]等,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及腔隙性梗死,以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被人们所重视。即使脑卒中患者存活下来,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运动、神经等功能障碍,脑卒中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此,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切实可行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各功能障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医穴位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7.5±8.3)岁;脑梗死34例,脑出血15例;瘫痪肢体,右上肢11,右下肢13,左上肢13,左下肢12;研究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8.4±7.2)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13例;瘫痪肢体,右上肢13,右下肢12,左上肢11,左下肢13。所有患者均处于中风偏瘫恢复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包括抑制肢体痉挛模式训练(PT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OT训练)。研究组在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之外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中医穴位按摩主要内容如下:患者取仰卧位,选择瘫侧上肢的肩俞、肩髎、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及下肢的风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穴位。首先,进行上肢的穴位按摩,治疗师一手与患者合谷交叉,拇指指肚按压合谷穴,示指或中指按压内关穴,另一手拇指按压曲池穴、示指或中指按压手三里穴;与此同时,托住患者肘关节,两手将上肢托起,在肱骨外旋的情况下,依次做肘关节屈伸、前臂前后旋转,腕关节内外旋、背伸,指关节内外收展、屈伸等运动。此外,双手拇指分别按压两侧的肩俞穴或肩髎穴,同时使肩关节内外收展和旋转。然后,进行下肢的穴位按摩,治疗师一手用拇指按压解溪穴,示或中指按压三阴交穴,另一手用拇指按压下肢患侧风市穴,示指或中指按压血海穴,虎口要过患者跟腱;与此同时,双手用力抬起瘫侧下肢,使髋关节内外收展,将按压风市、血海穴的手改为握住瘫侧小腿,同时示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再抬起患者瘫侧下肢做屈髋、屈膝运动,随后一只手示或中指按压解溪穴,另一只手拇指指肚按压太冲穴,同时使踝关节内外旋转。最后,使患者平躺用双手拇指或掌,沿肢体痉挛肌走向,自上而下揉按一遍。所有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法或指揉法,动作要平缓有力,力度视情况而定,每个动作重复10遍,每次训练时间为40分钟左右,每星期训练4次,共训练4个星期。两组患者所有的治疗均由一个治疗组完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ADL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就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评定共分为10项为:洗澡、修饰(0分、5分,二级评分制);进食、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上下楼梯(0分、5分、10分,三级评分制);床椅转移、平地行走(0分、5分、10分、15分,四级评分制)。总分为100分,表示生活能够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均有明显好转(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分)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4935.13±11.0653.78±14.15*

研究组4934.82±10.2362.53±16.32*#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3讨论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脑卒中幸存者700万例,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例,发病率约为34%—76.1%[2],近五年脑卒中病致死率高达51.3%左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症状,是指肢体一侧瘫痪或舌肌、面肌运动障碍等,俗称半生不遂。长期以来,历代中医采用药物、按摩、针灸等方法来治疗偏瘫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特别是按摩在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简单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按摩是我国传统中医的瑰宝,是利用手、足或其他器械等刺激人体穴位,以改善或提高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以及治疗疾病的一门中医学科[3]。中医学理论认为,按摩可以刺激人体经络穴位,可以起到活络通经,气血通畅以及调节各器官系统功能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运用按摩手法直接刺激人体穴位,能够加速微循环的建立,改善肌肉供血供氧,调节机体功能,加强代谢作用,同时促进血管舒张以增强肢体运动功能[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较大的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更为显著(P<0.05),提示中风瘫痪患者,中医穴位按摩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庆华.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02):103-104.

[2]王美君.临床观察中医康复对中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3,41(3):135-137.

[3]刘仁芳,徐双双,姜波,等.中医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91-94.

[4]梁茜茜,吴舸.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