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许永富

许永富武警8690部队医院(骨科)江苏214200

【摘要】目的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内固定的手术效果.方法将2005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均给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随机分为单侧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4例)和双侧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4例),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二组患者的椎间隙曲度、融合率以及JOA评分、MACMAB疗效评定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可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15-02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多采用椎间融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目的是通过椎间融合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病变椎间盘节段的活动,缓解或解除疼痛,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1-3],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应力过度集中可能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变性、断钉等并发症.单侧内固定足以保证腰椎稳定,达到融合所需的力学条件,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同时保留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及对侧关节,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和硬膜囊损害的机会随之降低[4-5].本研究为分析与探讨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68例2005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行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以下为具体报告:

1资料和手术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5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及西医相关诊断标准[4],均经X线片、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知情同意;将合并糖尿病、严重造血系统疾病、已经接受相关收治治疗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6-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8±10.2)岁.在病程方面,11例患者<1个月,19例患者为1个月-1年,4例患者>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7-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2±10.4)岁.在病程方面,13例患者<1个月,18例患者为1个月-1年,3例患者>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取正中切口,逐层切开,C臂X光机透视以确定病椎,行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给予全椎板切除.观察组行单侧椎弓根放钉内固定,在病椎的一侧行半椎板切除,将小关节突内侧缘切除,椎管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彻底解除压迫,将椎间盘完全取出,清除终板软骨,融合采用单纯植骨融合,保证骨块与椎体间紧密接触.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

1.4疗效评估标准对本组所有患者术后根据MacMab评价进行疗效评价.优: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正常工作和活动;良: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感觉与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活动稍受到限制;可:患者疼痛有所改善,感觉与运动功能得到恢复,但仍无法工作;差: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感觉和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无法参加正常活动工作.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双侧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术方法[5],因坚强内固定系统改变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载荷,使其活动度增加,椎间盘压力增高,致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退变,应力过于集中还会导致断钉、断棒,并造成植骨部位应力遮挡、骨质缺损疏松导致融合率降低[6],椎弓根螺钉系统体积较大,撑开椎旁肌肉形成死腔,增加术后血肿和感染的风险.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降低内固定材料固定强度,改善了整体治疗效果[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90.2±20.5)ml,手术治疗时间为(65.2±15.6)min,术后引流量为(55.2±101)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00.5±34.4)ml,手术治疗时间为(120.1±30.2)min,术后引流量为(92.7±96)ml,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中,二组患者的椎间隙曲度与JOA评分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MACMAB优良率为89.7%,对照组患者MACMAB优良率为91.8%,两组患者MACMAB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董健文[9]、王生介[10]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即:单侧手术能够取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近远期疗效.该手术方式的优点:①该术式保留患者棘突、健侧小关节,尽可能减少了对脊柱稳定再次破坏.②自体骨植入具有骨诱导性和再生性,椎间植骨骨床面积较广,局部供血较好有利于椎体间融合.③椎弓根螺钉有效控制了节段间的屈伸活动,界面间骨块无伸屈牵引力的干扰,骨块承载功能充分分担椎弓根螺钉的应力[10].综合所述,单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脊柱微创的理念,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早,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方军.髓核摘除单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3-34.[2]张学恒,曾桃云,郭筱秋,等.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65-66.[3]巴塔.单侧及双侧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1):9-10.[4]唐俊,黄克.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2,9(1):51-53.[5]储惊蛰.改良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2,1(1):41-45.[6]李海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诊断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13-114.[7]王斌.腰椎间融合单侧及双侧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3):2140-2144.[8]刘陵等.行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10例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7(9):161.9]董健文等.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单节段腰椎及其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志,2010,28(1):85-87.[10]王生介.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J].中国脊柱髓杂志,2011,21(7):583-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