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雷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雷松

雷松

(渠县渠江镇第五小学渠县635200)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夯实语文基础,抓好课堂教学,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具体的讲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节课要讲新课内容的初步了解,有备才能无患。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积少成多的习惯。要造就语文这座金字塔,大脑中总要积累一些语言文字的,古人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语言文字的积累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怎样让学生积极有效的投入到积累文字的过程中来呢?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准备积累日记,在上面设立名人名言栏以及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并且把它熟读,甚至背下来。因为开始学到的只是死的知识,积累得多就变得熟练,熟能生巧,烂熟于心就可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知识才能指导你做人做事,进而成功。

4、复习的习惯。《论语》中提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见复习的重要性。因此我要求学生课后及时的复习,因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二、在课外博览中积累语言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数量的多少和提高语文素养有直接的关系。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灿若星河的文学作品。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枢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低年级:童话、神化故事为主。中年级:科普读物、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为主;高年级:少年版本的中外小说名著为主以及现代散文。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建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在班内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汇报读书心得。也可以师生共读一本书,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取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两条措施。

1、阅读教学要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中。

小学生要努力把看到的记忆在大脑里,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文学中的优美诗篇,优秀的散文,都应该倡导学生背下来。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的作品多了,看到周围的景物、事物,就会联想到作家是怎么描述的,怎么样表述当时的情感的,自然而然地也会模仿描述。

四、在习作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习作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个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意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眼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只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博览、诵读、习作不断加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