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针灸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慢性肝炎的针灸治疗

孙连财孙艳

孙连财孙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院154600)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7-0424-01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多数由急性乙型肝炎转化而来,包括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两种类型。目的讨论针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乙型肝炎针刺治疗应以疏肝利胆,通经活络为基本大法。

【关键词】针灸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多数由急性乙型肝炎转化而来,包括迁延型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两种类型。

乙型肝炎属中医胁痛范畴,临床表现为胁肋及右上腹疼痛,疼痛可以忍受,恶心、腹胀、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胸闷不舒,喛气频作,或伴黄疸、发热等症。多由情志抑郁、饮食不调、外邪内侵等原因造成,导致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使肝胆经脉瘀滞不通,或肝胆经脉失养而成。针刺治疗应以疏肝利胆,通经活络为基本大法。

1辨证治疗

1.1治疗原则:肝郁气滞者,疏肝解郁为主;湿困脾胃者,祛湿健脾为主;肝肾亏损者,补益肝肾为主。

1.2处方

(1)主穴:分为两组,第一组取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第二组取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两组主穴交替使用。

(2)配穴:肝郁气滞者,配日月、期门;湿困脾胃者,配阴陵泉、丰隆;肝肾亏损者,配太溪、三阴交。

1.3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肝俞、胆俞、脾俞、胃俞0.6±0.2寸。直刺中脘1.4±0.4寸,直刺内关1.2±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阳陵泉1.4±0.2寸。向后30°角斜刺日月、期门0.7±0.2寸。直刺阴陵泉1.4±0.2寸,直刺丰隆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太溪0.8±0.2寸。

每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每次行针5~10秒。肝郁气滞型、湿困脾胃型,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或行针,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肝肾亏损型,主穴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或行针,配穴太溪、三阴交用补法针刺或行针,捻转幅度为±2圈,捻转频率为每秒1~3个往复。

2辨病治疗

(一)体针疗法

处方: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臑俞、肝俞、胆俞、T7~T9夹脊,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中脘、建里、下脘、日月、期门、关门、太乙等,第三组取肩胛区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垣等,第四组取特殊穴位,如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第一组与第三组穴位配合使用,第二组与第四组穴位配合使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每次可选用双侧8~12个穴位。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臑俞、肝俞、胆俞、T7~T9夹脊,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中脘、建里、下脘、日月、期门、关门、太乙等,第三组取肩胛区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垣等,第四组取特殊穴位,如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第一组与第三组穴位配合使用,第二组与第四组穴位配合使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三)灸法

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臑俞、肝俞、胆俞、T7~T9夹脊,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中脘、建里、下脘、日月、期门、关门、太乙等,第三组取肩胛区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垣等,第四组取特殊穴位,如太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四组穴位交替使用。第一组与第三组穴位配合使用,第二组与第四组穴位配合使用,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四)穴位注射疗法

处方:取穴同体针疗法,分为四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区内的穴位,如臑俞、肝俞、胆俞、T7~T9夹脊,第二组取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中脘、建里、下脘、日月、期门、关门、太乙等,第三组取肩胛区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肩中俞、肩外俞、天宗、曲垣等,第四组取特殊穴位,如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等。四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可选用双侧4~6个穴位。

(五)耳针疗法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肝、皮质下、内分泌。

(2)配穴:恶心、腹胀、食欲不振者取胃区、小肠区;肝区疼痛者取下部胸区(与肝区相邻);失眠者取缘中(即脑点)。

(六)电针耳穴疗法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肝、皮质下、内分泌。

(2)配穴:恶心、腹胀、食欲不振者取胃区、小肠区;肝区疼痛者取下部胸区(与肝区相邻);失眠者取缘中(即脑点)。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体穴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取用单侧的穴位,双侧交替使用。

(七)耳穴贴压疗法

多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肝、皮质下、内分泌。

(2)配穴:恶心、腹胀、食欲不振者取胃区、小肠区;肝区疼痛者取下部胸医(与肝区相邻);失眠者取缘中(即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