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2例体会

/ 3

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2例体会

王永照李磊遇旭东傅继东

王永照李磊遇旭东傅继东

【摘要】目的总结射频热凝治疗12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方法及体会。方法对单纯第Ⅰ支、第Ⅱ支和第Ⅲ支疼痛者分别行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和卵圆孔侧入路射频热凝治疗。对2支或3支同时疼痛的病人在CT定向引导下用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射频毁损。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96例,良好22例,无变化4例,总有效率96.7%。2年内复发24例,复发率19.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应用CT立体定向技术穿刺卵圆孔,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立体定向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反复发生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严重时患者痛不欲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122例,疗效满意。其中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104例,在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时,在CT引导下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定位穿刺卵圆孔,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59例,女63例。年龄40岁~79岁,平均58.3岁。右侧疼痛71例,左侧疼痛51例。单纯第Ⅰ支疼痛6例,单纯第Ⅱ支疼痛4例,单纯第Ⅲ支疼痛8例,Ⅰ+Ⅱ支疼痛者21例,Ⅱ+Ⅲ支疼痛者68例,第Ⅰ+Ⅱ+Ⅲ支疼痛者15例。病程6个月到32年。合并高血压病者26例。所有病人都服用过卡马西平等药物,因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或服药效果越来越差转而行射频热凝术。本组病人曾行微血管减压术9例,射频治疗5例,均为手术后复发。术前均行颅脑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2.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凝血象及心电图。年龄大于70岁者常规行胸部X线片检查。向患者详细讲明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使其与医师密切配合,以提高疗效。术前停止应用卡马西平等药物。高血压者术前将病人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之内。

3.手术方法。

3.1眶上孔、眶下孔和卵圆孔侧入路法穿刺适合单纯第一支、第二支和第三支疼痛者[2]。

3.2卵圆孔前入路法:适用于2支或3支同时疼痛的病人。首先在局部麻醉下安装脑立体定向仪头架,框架安装在卵圆孔平面以下并与眶耳线平行,CT扫描基线与框架平行,采用2.0mm薄层颅底骨窗扫描,取患侧卵圆孔中心为靶点,测定靶点的X、Y、Z三维坐标值。然后入手术室,患者取仰卧位,取口角外侧2~3cm为穿刺点,面部穿刺点附近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测定的靶点三维坐标值X、Y、Z安装立体定向仪弓形架。穿刺点周围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在立体定向仪的引导下,将穿刺针沿适配器缓慢刺入卵圆孔,当穿刺针接近或进入卵圆孔时,患者出现电击样剧痛,进入卵圆孔时有落空感,提示穿刺卵圆孔成功。再进针0.5~1cm即可达三叉神经的半月节。三叉神经半月节处神经纤维的排列由内上到外下的顺序为眼神经(第1支)、上颌神经(第2支)和下颌神经(第3支)。第三支从卵圆孔出颅腔,因此,电极从卵圆孔进入所触及的神经纤维由外下到内上依次为第3、2、1支。可以根据疼痛范围和患者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确定进针深度,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针尖位置确定后,置入射频电极,将电极与射频仪连接,给以温控射频热凝毁损靶点,温度一般控制在55~75℃,逐渐升温,持续时间每次0.5~1min。热凝时如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可静脉推注异丙酚,使患者意识丧失后开始射频毁损,待患者意识恢复后针刺面部皮肤和舌尖,测试病变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及触觉变化,直至痛觉消失,触觉减退,若痛觉仍存在,调整穿刺针位置后再酌情射频热凝。第一支不要超过70度,第二,三支温度不要超过80度。

结果

1.疗效分级: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为三级[3]:优良(疼痛消失)96例(78.7%);良好(症状改善)22例(18.0%),无变化4例(3.3%)。

2.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复视2例,经治疗后1例痊愈。流涎6例,咀嚼无力2例。面颊部血肿3例,2周内吸收。麻痹性角膜炎1例,治疗后痊愈。患者术后痛觉消失的同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面部麻木。无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

3.复发率:本组122例术后观察6个月~2年以上,1年内复发者12例,复发率9.8%,2年内复发者24例,复发率19.7%,复发者分别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仍然有效。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病人表现为面部电击样、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刷牙、洗脸、吃饭、说话、风吹都能诱发疼痛发作,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加剧。疾病早期多采用药物治疗,卡马西平为首选药物。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常逐渐下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可改用其它治疗方法。封闭、针灸、埋线、射频、微血管减压手术以及伽玛刀等均可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4]。每种治疗方法均可使部分病人疼痛减轻,但都有一定的复发率。

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首先行颅脑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可根据病史、疼痛部位、性质、间歇期及缓解期、扳机点、发作时的特有表现和神经系统有无阳性体征进行诊断。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三叉神经痛早期或三叉神经痛症状不典型时,需要与其它不典型面痛、头痛、舌咽神经痛等进行鉴别。

射频是一种高速变度电磁波,电流高度集中,随高频产生离子震动摩擦,在组织内产生热效应,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坏死。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细纤维在加热到70~75℃时即发生变性,停止传导痛觉冲动,而传导触觉的有髓粗纤维能耐受更高的温度,在这一温度下不会破坏,通过控温逐渐加热的方法,可选择性地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和运动纤维,从而达到解除疼痛的治疗目的[5]。

我们对单纯的第1支疼痛的患者行眶上孔穿刺,对单纯第2支疼痛的患者行眶下孔穿刺,对单纯第3支疼痛的患者行侧入路法穿刺,行周围神经的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容易穿刺成功,避免了颅内的并发症,相对安全。对二支以上疼痛者采用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6],卵圆孔是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必经之路。卵圆孔位置较深,存在解剖变异,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及血管,徒手穿刺盲目性较大,治疗时间长,有时需反复穿刺,误伤血管、神经及穿刺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穿刺不准确或反复多次穿刺将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准确穿刺到卵圆孔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步骤。我们应用CT立体定向技术定位穿刺卵圆孔,先行颅脑CT扫描确定卵圆孔的三维坐标值,可以精确控制穿刺的方向及深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对于一次穿刺不能成功者稍微调整穿刺方向,均可成功穿刺到卵圆孔。应用立体定向技术,降低了徒手穿刺的盲目性,显著地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避免了穿刺深度及角度不能精确控制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

射频毁损半月节第一支时温度一般不要超过70℃[7],温度较高,在出现疼痛消失的同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导致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甚至失明等并发症[8]。热凝时我们采取逐渐升温的办法,一般从60℃开始热凝,达到预定温度后维持1min。逐渐升温可以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避免突然加热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在手术过程中一旦疼痛消失立即终止热凝,大大减少由于一次性高温带来的并发症[9]。为减少病人痛苦,可首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0.5毫升或采取逐步升温的办法。也可静脉推注异丙酚使患者意识丧失后行射频毁损[10]。

总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高龄的病人,因为高龄的病人存在基础疾病多、全身状态差的问题而无法接受颅后窝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因此,射频热凝术成为这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11]。对于复发的患者,可再次行射频热凝治疗,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结合立体定向技术穿刺半月节,显著地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FrommGH,TerrenceCF,MaroonJC.Trigeminalneuralgiacurrentconceptsregardingetiologyandpathogenesis.ArchNeuron,1984,41(11):1204-1207.

[2]吴承远,孟凡刚,刘玉光,等.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936例临床分析与手术技巧[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1):15-18.

[3]吴承远,孟凡刚,王宏伟,等.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55-57.

[4]周文静,方绍明.伽玛刀治疗神经外科疾病[J].中国医刊,2002,37(4):8-10.

[5]吴承远,刘玉光.三叉神经痛[M].第二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15.

[6]SweetWH,WepsicJG.Controlledthermocoagulationoftrigeminalganglionandrootletsfordifferentialdestructionofpainfibes[J].JNeuxosury,1974,40(2):143-156.

[7]陈文亚.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射频温度和针尖长度对射频热凝术疗效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2):121-125.

[8]汪勇,张志勇,张伟杰.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并发第Ⅰ支损伤的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2,11(1):88-90.

[9]张晓磊,李恒平,胡咏兵.两种不同温控方法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5):307-308.

[10]赵学军,宋文阁,傅志俭,等.三叉神经痛的四重定位与射频治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5):270-271.

[11]杨鹏,李云,朱军,等.射频热凝术与颅后窝探查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0):46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