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享《孩子们,你们好!》第六章以及附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3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享《孩子们,你们好!》第六章以及附录

陈桂叶

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初读印象:

《孩子们,你们好!》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根据他长期进行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的成果写成的描述小学教育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词藻,艰深的理论,而是以平实的语言像大家讲述着一个个教学故事,而在这些语言中,都充满了一位教育家、一名小学教师对他的学生们,对所有孩子们的满腔的爱。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创造出了一个个教育的奇迹。阿莫通过自己优美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学校生活的优美画卷,完全可以当作一本小说来轻松阅读,当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的感觉是阿莫纳什维利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教师,但当自己越往深处读时,我不由的感叹到:它就像陈年老酒一样让人回味无穷。大师不亏为大师!他似乎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哪怕只是一件小事。

追根溯源:

阿莫纳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富于革新精神的学者。他创造了一套以师生独特的交往方式为基础,并具有他本人鲜明个性特点的合作教学模式,被简单称做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在当时 权利主义的历史源远流长、官僚主义在学校中蔓延的历史背景下,因此阿莫纳什维利进行了大胆的教育改革,而阿莫教育改革革命性的地方,就在于他彻底改变了那种儿童现在的学习和教育是为将来幸福美好生活做准备的观念。他把外在的、强加的教育目的变成儿童自己的需要,使儿童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主要内容:

这本书主要描述小学一年级(书中为6岁儿童预备班,按新学制为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阿莫以一个教师在9月1日前夜的思考开始,最后以他对一年级学生的明天的畅想告终。阿莫选择了5个学日(如开学第一天、学完识字课本、第122个学日,最后一个学日等)展开他的叙述,在叙述解决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任务时,论证了基于从儿童个性的观点和对儿童人道态度的立场解决这些任务的原则和方法,阐述了组织儿童学校生活的总方针和在解决对最年幼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任务中,教师内在的创造活动.此外,阿莫还叙述了种种与众不同的把儿童吸引到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来的方式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

要全心全意地爱儿童。为了这样地爱儿童,就需要向儿童学习应当如何表示这样的爱。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日、每一堂课都看做是献给儿童的礼物。教师与儿童的每一次交往都应该使对方感到喜悦快乐。(《畅想六岁儿童的明天》)

爱不是喊在口头上的,而是体现在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孩子的交往中。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行为举止,知道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自愿接受教育,快乐的学习。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第六章《个性》,在最后的一个学日里,阿莫内心最后的独白:孩子们离我而去了,他们究竟从我这儿带去了什么呢?

我不禁钦佩,内心回答:您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很多很多,而且您还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培养着每一个孩子无以伦比的个性。您是怎样塑造每一个儿童的个性的呢?您给出我们了一个主要的结论:

个性孕育于自我斗争,孕育于自我认识和自我觉悟的过程,因而教育和教学的目标应该指引儿童走上这一自我形成的道路,并帮助儿童在这一相当困难的搏斗中获取胜利。

阿莫不仅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性格,也给我们做老师的很多很多,在他的一篇篇的日记中,让我们把目光聚焦:阿莫老师教育实验的总题目是解放儿童个性,把幸福的童年还给学生,使学校变成他们的乐园,这是他20多年来教育实验的总题目,又是他多年进行小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的总目标。

在教育观的基础上,阿莫纳什维利形成了他的教学观,概括起来就是“愉快 积极 发展”的教学观。

一、愉快的教学观

阿莫纳什维利主张,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相互平等、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日记“派谁去做客人”)反对靠处罚和分数的恐吓来维持师生的不正常的教育关系。他认为,传统的教学总是用分数这个偶像来强制儿童,分数成了教师迫使儿童服从成人意志的手段,使学生把兴趣放在追求分数上,而不是追求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上。因此,他的教学观的基础是以使学生愉快学习为宗旨,继而提出了学校没有分数”的教学实验课题。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学校取消分数是可行的,尤其在小学阶段,不仅行而且质量高花时少”,小学生一且没有了分数的压力,学习就变成件乐事! 而在日记12月4日“秘密会议”中,阿莫对班上男孩子们进行的秘密会议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阿莫教男孩子该如何对待女孩子,也是教他们成为一个绅士,阿莫让男孩子们给女孩子脱大衣,递大衣,扶起摔倒的女孩,阿莫让班上的男孩子都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让他们对自己班上的同学表现出关心的态度,这个做法太有智慧了,回想自己平时上班课间,常会听到有女孩子跑来跟我告状说某某男生欺负她了。而阿莫和男孩们的谈话为什么非要是秘密的呢?谈话的秘密性会让男孩子们更加重视,而且孩子们都喜欢有自己的秘密,这种谈话形式可以激励他们的活动,而这一次谈话不必让女孩子们知道,如果女孩子们不知道,那么她们会以感激的心情对待男孩子们的关怀,这样又促进了孩子之间的感情。这一智慧的教育观,是如此愉快,如此积极。

在学校精神中,●列·托尔斯泰发现的三条规律——第一条:教师总是不自觉地竭力要选择于自己最方便的教学法。第二条:教学方法愈方便于教师,就愈不方便于学生。而阿莫把第三条作为箴言:只有学生满意的那种教学方式,才是正确的。(《学校精神》)

二、积极的教学观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和知识的兴趣,这是改进学校工作的最基本的课题,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在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动机的实验过程中,他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具有“自由选择感”

阿莫纳什维利主张,教学要“基于儿童自己的立场为出发点”,但这样做,不是让学生成为“自我的自然本能冲动和需要的俘虏”。教学要遵循教学大纲,学生不可自由选择,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指导下,从儿童本身所处的地位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教学大纲允许的自由选择的情境。

在日记9月5日“关于单词和句子的选择”,从这类单词和句子的内容中,孩子们能得到什么呢?于是阿莫给了我们这样一条箴言:

选择语文练习的思想内容的出发点是:不仅应该使儿童在今天掌握语言活动的某种方法,而且还应该是练习的思想内容成为在最近和将来形成儿童的个性的基础之一。 2、采用内容评价法,取代形式数字记分法。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我们取消分数,但这并不等于对学生的学业不作评价。我们只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劳动作深入而多方面评价的方法,取代了抽象的分数”。他把这种评价的成分列为学习活动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边教学边评价。开始时由教师做示范,以后再让学生逐步模仿。到学生升入五年级时,他已完全能够使学生十分客观地对待自己,用内容评价代替形式评价,并大大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在“给家长的纸袋”“我们的展览会”“114封信”中,看着每一份不同内容的成长资料袋、孩子们出版的微型书、自己的著作汇编,仿佛还能听到孩子们作为展览会讲解员,自信而又坚定地为家长们介绍着每一件珍贵的展品。我真的可以感受到:

妈妈们——多么喜悦!

爸爸们——多么自豪!

奶奶们——多么幸福!

客人们——多么惊异!

我从而更加感受到阿莫遵循的箴言是:

要不失时机地从现在起就引导儿童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引人入胜的事情;在从事这些事情的开始阶段就应该使他们得到初战告捷的快乐,不能使他们遭受出师不利的痛苦。(《我们的展览会》) 3、改进教法,是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主要操作手段。

阿莫纳什维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多种教法的尝试和创新,诸如愉快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他指出:“我所致力的目标,是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不是把知识填入儿童的脑袋,而是让他们设法向我夺取知识,经过与我的智力搏斗’,去掌握知识,通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他还指出:“我在教学法上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教会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疑问一一有根据有推理的疑问;能提出问题一一认真思考过的有分量的问题;能评价同学付出的努力和工作结果一一有根有据与人为善的评价;能规划自己的学习认知活动的路线;能热情主动充满各种情绪色彩地表现出这一切的品质。”

4、教师不要只找学生的错,而应把学生的错归于自己。

阿莫纳什维利在实验教学中,办公桌上常备有两支笔:兰色的笔用来在儿童作业上,着重勾画出他喜欢和认为成功的地方;红色的笔用来把学生作业的错误记在自己本子上。对学生出现的错,他从不责怪,而是把责任归于自己。

在2月20日“个性与墨水的颜色”中,当一个孩子告诉阿莫纳什维利,作业本上的红叉叉使她感到沮丧和难受时,让教育的现状毫无遮掩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从我所接受的教育来看,每一份作业都提醒着自己的错误,仿佛生命的成长中就是不断地与自己的错误做抗争,在错误中挣扎。一旦斗争失败,错误就为未来的一切不自信埋下了种子。错误、失败等字眼甚至会笼罩着他的一生。我认为这是教育造成的悲剧。究其背后,藏着教育观的问题。长久以来,我们从事的教育学和教学体系的建设始终无视儿童的存在,无视他们的志向,无视他们的感情,无视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无视他们的个性,无视他们的自尊心,无视他们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渴望。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在学校里或者更具体地说在他的引路人——教师身边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他将在除了父母以外的谁那里体验掌握知识的快乐和感受发展的愉悦呢?

阿莫纳什维利要求自己记住他也曾做过学生,并且努力做到:●“不使从前曾经折磨过我的那种感受同样去折磨我今天的学生”。这可能是很多初入职教师的“初心所在”,但是一旦他们习惯于怎样工作,一旦他们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一次证明有效,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扪心无愧的,是精通了教育和教学原理的人,并且以“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原则”、“自己的教育学”自我陶醉起来!如果宇宙确实是无穷无尽的,那么儿童就是这个无穷无尽的宇宙的缩影,这就注定了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育需要用艺术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如您是家长,请善待自己的孩子吧!用爱和理解陪伴和帮助你的孩子,如您是老师,请您善待自己的学生!用爱和理解陪伴和帮助你的学生成长吧!

三、发展的教学观

阿莫纳什维利基于怎样的思想基础来进行教育改革呢?基于哲学基础:也就是人道主义思想,爱是阿莫纳什维利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灵魂。同时阿莫纳什维利作为心理学家,深受维果茨基关于“教育学不应面向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面向儿童发展的明天"的教育见解的影响,他把整个小学和中学时期想象成一架螺旋形上升的梯子,教师要帮助学生攀登一个个向上的台阶。在这一过程中,他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并不是搀着抱着他们步入更高一级台阶。因此,阿莫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明天,现有发展区是量近发展区的前提。正如他所说,“真正的教学乃是面向儿童发展的明天的教学”。

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与教学始终是愉快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心灵感到满足,感到愉悦。他处理每件小事都小心翼翼,前后思量,生怕伤害孩子一点点。他为每个孩子过生日,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教育教学方法。让他的爱与温存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

畅想6岁学生的明天,6岁儿童——他们是怎样的儿童?什么是童年?什么事快乐的和幸福的童年?怎么理解“保卫儿童的童年!”阿莫给我们这样一条箴言,也许,它具有规律性的力量:

要根据儿童发展的力量促进他的成长,这就意味着使他的童年成为快乐的、引人入胜的和充满激情的。反之,从所谓不能夺取儿童的童年这一臆造的逻辑出发,用给予儿童完全自由的办法来延缓这一生长的进程,就意味着剥夺了他真正感受到童年的快乐的权利。(《畅想六岁儿童的明天》)

最后对于阿莫纳什维利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确立师生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以发展为目标

三.使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

四.组织儿童的课堂生活,或者在课上是儿童得到生活的快乐

五.实质性评价

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的结构

可以这样说:阿莫纳什维利所走的教育实验道路,在心理学上继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教育实验上继承了赞可夫的“智慧心灵双手”的整体实验的做法;在实验教学中发展了格鲁吉亚乌兹纳泽和戈盖巴什维利的“没有分数教学”的尝试;在师生合作交往的理论上继承了托尔斯泰的平民教育观点;在实验的指导思想上,即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观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验思想。从国际上的教育思潮看,与罗杰斯的“教育关系”教育学派也有一定联系。从意识形态上看,阿莫纳什维利二十多年的教育实验,经历了苏联几次教改;特别是在第四次教改方针实施之后,提出他的教育主张,不能不受到八十年代后期苏联社会剧变这个大气候的影响,对此我们也要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

阿莫纳什维利主要是从艺术的角度一一教育关系亦即师生关系的角度,去把握他二十多年的教育实验。阿莫纳什维利通过教育实验,把教育科研理论迁移并转化成对教育实验艺术的把握,使教育理论变成教育实践可以活化并吸收的东西,从而确立活生生的小学教育实践体系这一目标,并且在形成性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新的发展、创造和突破。他把板着面孔教训儿童的理论转化成有情有意、有血有肉的对学生的一片深情挚受,从这一点上看,教育与其说需要科学,倒不如说更需要艺术。他基于教育艺术的角度,用实验证明了悄感教学的重要性。 阿莫纳什维利小学实验教学的历程表明,做为心理学家的教育实验主持人,是把千百年来人们口头上讲的教育理论和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实践和情感交流,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挚爱之情的、有着正确儿童观的小学实验教师,亦即“具有教师良心和心理素质的一个个称职的新型教师”去完成的。实验证明,只有以他们为真正的实践主体和实验中介,才能把畅谈多年的教育公理和名言变成教育现实。而这条途径,正是在阿莫纳什维利主持的教育实验进程中发现的,是他通过上午上课下午科研的实验过程,而变成了教育实验的一套操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颇具特色的教育见解。在一般教学论上的某些突破见解,正是基于对教育实验艺术的纯真把握。

对于第六章和附录的分享,我的一点解读还是不够的。大家同读一本书,但由于知识储备的差异,个人经历的不同,视角也会有所不同,所感悟到的东西会各有千秋。在这本书中,尽管没有特别难理解的概念,有的是哪些细致入微,感动心灵的教育教学现象,被阿莫用细腻的笔墨撰写成的动人故事。在各个故事的最后是阿莫老师的一些易懂的教育箴言。读这本书,总能引起太多的共鸣,自己的分享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再细细地品,反复地品,因此总是爱不释手。每一个活动都是阿莫老师的用心和学生的快乐发出的美的艺术碰撞,是心与心的相互陪伴的教育。当然书中的很多教学模式在我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可能还是难以实现,但是至少通过这次阅读我愿意在未来用自己的实践去尝试和探索“走进心灵的教育”,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孩子们,你们好!》也是中国读者——无论教师、家长、教育研究人员——所迫切需要和由衷喜爱的。它将教会我们怎样做教师,怎样做家长,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造就千千万万像阿莫纳什维利这样的教师或者家长,我们的下一代更有希望,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孩子们,你们好!》一书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算过分,予谓不信,何不读一读呢?推荐给大家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同样我相信作为家长的您,一定也做好了准备,做好了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也做好了如阿莫老师一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