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3

新形势下提升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钟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现状出发,分析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新形势下思政教育的新要求及当今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 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发展已处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进,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全球推行“美国优先”政策愈演愈烈,时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都因此遭受了激烈冲击和影响,加之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及安全形势也发生复杂变化,如何在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展时政宣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坚定高职学生“四个自信”,凝聚青春力量,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征程,是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和目的。高职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办学和学生特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是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组织实施力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1.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定位,使学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更加注重专业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效果评估的开发和积累,对思政课、公共基础课的投入相对薄弱。

2.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但在思政课体系中的重视程度往往低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传统意义上的思政主课。如在思政教学资源配给上往往也是先满足“基础”和“概论”,同时、同力度开展建设的情况较少。

3.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不稳固,任课教师大比例的存在由“基础”和“概论”专业老师、辅导员等兼任的情况,专门的教研活动开展的也相对较少。

(二)课程本身的特性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

1.时效性强,而教学要点的安排却相对滞后。随着近年来世界政治格局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与单边主义的冲突、突发性灾害及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等重大事件的接踵而来、目不暇接,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每学期统一发布的教学要点虽内容丰富,但时间上相对滞后,往往在课程开始讲授时,学生已受各类网络信息的先入为主而影响教学效果。

2.知识面广,而师资队伍专业结构相对单一。形势和政策课的教学内容中,以对新精神、新局势的全方位讲解来引导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理解重大社会、政治、经济的动向为重要内容,相对其他思政课来说,往往要求教师具备政治、经济、人文、哲学、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储备,有的热点事件甚至还需要涉及科技、医学、计算机、工业制造等相对较为专业的领域,给思政教师讲授的压力相对较大。

3.导向明确,而学习效果的评估相对较难。本课程旨在通过教育教学的开展,清晰地认识国际关系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习效果的评估不能局限于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卷面分数,而在于学生的全面理解、融汇贯通,能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

(三)高职学生及专业学习的特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高职学生的生源相对多元化,对课程讲授的深度及理解程度有着差异化。高职生源中包含普高高考、技能高考、中高职5年一贯制、社会扩招等多类学生,学生知识水平、综合素养、思想深度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对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2.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在于凸显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技术的实操上,大多数高职专业采用2.5学年在校学习+0.5学年企业顶岗实习的安排,且在校的2.5学年包含了大量专业课程、校内的实习实训等,给思政课和公共课的课时空间相对本科教育来说较小,在紧凑的时间内如何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前置设计。

3.课程学习的方式方法与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式相比略显单一。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大多会经历理论学习、上机设计、实训演练、企业实操等多个环节,这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相比之下,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的思政课和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较为困难。

二、提升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一)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保障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1.借力专项文件和重要讲话的学习贯彻落实,为课程效果的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相继单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幅度提高了思政教育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位置;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当下借此重要讲话的贯彻落实,各高职院校要把思政课的重要组成“形式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授课内容、要求、责任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考试要求等方面系统的进行统筹安排。

2.健全和优化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的专业化教师团队。一是在思政教师队伍中组建“形式与政策”专业化教学团队,成立课程教研室,完善教学计划编制、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机制;二是组建由专业老师牵头,吸收对思政育人有一定建树的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年轻专业老师、科研等人员组成教学创新团队,利用大家在各领域的专业认知和解析,及时对时政热点问题和政策的开展全方位研讨,形成科学全面的专题宣讲教案;三是邀请校外时政专家、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组成顾问团队,即可对课程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也可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大家讲大课”系列活动。

3. 任课教师保持超高的政治敏锐度,长期跟踪学习时政热点。与“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知识点相对固定和成体系相比,“形势与政策”的虽有鲜明的旗帜和方向,但其随着本课程时效性较强的特性,任课老师个人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去及时跟踪时政热点和政策的发展变化。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知识能掌握最新前沿动态,及时完善相关储备,深入去阅读和学习各方面内容,自己先学通弄懂,再从全局、从历史、从党的领导、从实现中国梦的角度去深华理论知识,准确剖析问题,为学生解疑答惑,也显得尤为关键。

(二)创新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课程学习入脑入心入行。

1.以专业特性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开展深入学习的兴趣,增强以专业知识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课程学习。

形势政策课程,就是要讲好讲透当下国际热点和国内发展等重点关注和舆论中心的事件和问题,比如当下的全球战疫、中美贸易战、美国技术封锁、香港问题台海危机、中印边境纠纷等。面对此类大专题,想要通过较短的课堂时间把这些热点新闻和时政要点讲清楚讲透彻显得比较困难。高职学生的专业性较为明显,思考和理解问题则更注重于专业相关知识的带入,如面对疫情,除重点突出党的正确领导及决策、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外,在医学、生物学等专业的课堂上课侧重于学习医护人员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国家的科技战疫,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在经济、旅游等相关专业中可侧重于国家及地方在疫后的政策扶持,了解行业是如何恢复生机、保持稳中有进的;再如在面对美国技术封锁的问题时,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学生更关心5G技术的争端、计算机、光电子相关专业学生更关心芯片及集成电路的设计及制作,机电相关专业学生则更关心装备制造中的卡困境,经济、外贸专业学生则更关心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方向的问题……,所以任课教师不能一个教案打天下,要以专业特性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这样既能讲清楚本课题的知识,又能有效的激发各个专业学生认清行业前景和发展态势,还能让学生从思政课堂上反哺专业学习,形成“思政课堂中有专业,专业课堂中有思政”的良性循环。




2.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强课程学习的活力,让课程学习以丰富的形式走进学生心里。

丰富的教学形式既可以摆脱学生心里对“思政课堂就是说教课堂”的片面认识,认可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而灵活创新的开展教学。如对中职升高职的同学,在日常课程中提前开展学生自主的时政热点课前播报,引导此类学生改善以实操为主的人才培养带来的政治敏感性较弱的情况,积极养成此类学生对本课堂的学习热情;对文化知识底蕴相对较厚的普高学生,可以采用“对分课堂”的形式,老师讲一部分知识,并做好思想导向性引导,另一部分留给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再融汇讲练结合,通过各组的学习讨论情况,选定小组发言人,开展自主课堂模拟老师讲授相关知识点,最后进行老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讨论,借此培养大家独立学习和思考,对知识点进行吸收内化,检验、完善学习成果。

3.创新开展实践教学,拓展课程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正确导向与学生自身的实践认知相向而行。

实践教育活动是形式与政策课比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与学生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企业认知等活动相结合,既能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也能丰富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知识内容,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见真知。例如在每年暑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课程老师也参与进来,共同与学生在农村、在田头、在农户家实地走访或参加劳动时,共同认知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建设成果,开展积极的引导教育,回校后在组织学生开展结合理论学习,让认知进一步深化后,在以学生分享的形式在更多的学生中去发酵学习成果;如结合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相关的企业认知活动,把学生对企业、对产业、对技术的实地认知,由课程教师导入到对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国家产业发展的认知上来,激励更多的同学实业报国、工业强国等;如引导学生开展对所在城市、区域的深入走访,通过了解建设成就、发展规划、便民服务、优惠政策等的认知,引申至国家发展规划、治理水平、社会服务等政策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更能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自豪、更加坚定的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Z].教社科[2018]1

[3]吴薇. 对信息时代如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机制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1

[4]王孝如,马幸荣. 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探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3

作者简介:钟君,1984年1月,男,汉,湖北宜都,助教,大学本科,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