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改良侧卧位 DAA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效果

李祥 杨建义 ( 通讯作者 )

官渡区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200

摘要目的:评价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侧卧位DAA(直接前方入路)的重要价值。方法:取64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加以观察,因体位不同,将其分为1组、2组,行传统侧卧位DAA的患者为1组,行改良侧卧位DAA的患者为2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后,较之1组,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降低(p<0.05);治疗后,1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较之1组,2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侧卧位DAA有重要价值,可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改良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

目前为止,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最佳手段,可有效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疼痛。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术中体位及入路方法[1]。术中体位及入路方法不适宜,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有研究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侧卧位DAA有重要价值,可降低术后并发症[2]。基于此,本次研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行改良侧卧位DAA,并分析其价值,现对此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线资料

取6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加以观察,因手术体位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患者均选自2018年9月-2019年10月。1组包括15例男,17例女,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2.39±3.54)岁。2组包括14例男,18例女,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2.41±3.49)岁。患者基线数据保持均衡(p>0.05)。

纳入条件:股骨头缺血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符合手术标准;患者、家属均了解此次观察,同意并加入。

排除条件:心血管严重疾病;手术难以耐受者;不能合作。

    1. 方法

1组—传统侧卧位DAA手术,具体如:充分了解患者情况,选择麻醉(硬膜外),帮助患者取传统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随之垫软枕头(胸部下方),将健侧手臂固定(托手板),患侧手臂于手支架上做固定,双侧手臂与肢体均成直角,固定患者臀部,拉直健侧下肢,患侧肢体保持自然,显露髋关节,通过暴露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一步手术。

2组—改良侧卧位DAA手术,具体如:医护人员评估患者与手术台的相容性,根据患者不同受力情况调整肢体、手术台操作,给予患者头部下方垫施以高度软枕头,腋窝下放置软枕头,双臂向前拉伸,固定于不同托手架上,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保持伸直,双膝间垫软枕头,挡板固定于骶骨、耻骨联合间,固定患侧肋弓,随之使身体保持平衡,腋窝悬空,固定髋部,显露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一步置换髋关节。

    1. 观察指标和指定方法

(1)统计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医护人员严格记录患者治疗情况,并记录治疗具体时间,进行对比。

(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严格记录患者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肢体麻木等,并计算总发生率。

    1. 统计学分析

取SPSS19.0,检验中:计量资料(x±s)—t,计数资料—χ2,p<0.05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治疗时间

治疗后,较之1组,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降低(p<0.05),见表1。

1治疗时间(x±s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住院时间(d)

1组

32

98.68±8.74

11.28±3.21

2组

32

91.67±8.49

8.74±3.19

t

-

3.254

3.175

p

-

0.001

0.001

2.2 并发症

治疗后,1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较之1组,2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2。

2并发症(n/%

例数

感染

神经损伤

肢体麻木

总(n/%)

1组

32

3/9.38

2/6.25

3/9.38

8/25.00

2组

32

1/3.13

0/0.00

1/3.13

2/6.25

χ2

-

-

-

-

4.267

p

-

-

-

-

0.039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安装假体的稳定程度、是否符合人体解剖力学,另外,更重要的是安装假体时的操作。不同体位及入路方式,效果均有所差异,选择体位及入路方式均需要满足充分显露髋关节,显示手术视野,才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故术中选择体位及入路方式成为重要举措[3]。传统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治疗效果良好,但手术时间较长,不能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具有一定局限性,故不能达到临床理想效果[4]。改良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属于单纯地通过肌肉间隙显露手术视野,对下肢股方肌、臀中肌等均不会造成损伤,仅在显露髋关节中,更方便地显露切断部分股直肌反折头,由于患者处于改良侧卧位,更便于术中操作,利于假体安装,降低手术难度,术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利于术后恢复,从而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故被临床医师接受并认可。

总而言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改良侧卧位DAA有重要价值,可缩短手术、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林涛, 陈敏, 罗正亮,等.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效果[J]. 临床骨科杂志, 2020, 023(002):200-203.

[2]朱海燕. 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取改良的侧卧位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000(022):76-77.

[3]王宁, 何勇, 孙保飞, 等. 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与仰卧位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的比较[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 008(003):9-14.

[4]赵高伟, 李书强, 田松云,等. 侧卧位改良外前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J]. 临床研究, 2017, 25(00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