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张斐斐

安丘市汶水小学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能改变以往线性思维模式。目前,数学课教学效果不佳,过分关注教学认知目标和知识点、结论,不太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给他们的思考时间不足,只是滔滔不绝讲理论知识,影响到了他们学习主动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个背景下,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革新课堂教学。基于此,对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思维导图;运用

引言

思维导图是把各主题词之间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连接起来,将思维外显的工具。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思维导图能将抽象思维形象化,促进小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一、学科思维导图概述

学科思维导图指以图示(以层级结构为主)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结构化表征(解构、建构、重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科思维的本质及规律性,最终实现学科思维的内化,促进学习者心智结构的发展。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学科思维导图更强调结构化思维,学科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要求每个概念之间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将其连接起来,不能画没理由的连接。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更严谨,更规范,必须要按学科本身的结构、规律、特点来绘制,对绘制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科功底有较高的要求。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层级结构,非常适合用学科思维导图来体现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这门课程的学业成绩肯定差不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老师认为数学就是要板着脸一本正经的去上,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其实不然,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长期下去,会让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运用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等来代替数学概念,或者给数学概念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种亲近感,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如买菜、购物等都可以较好地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要承担好引导者的角色,借助思维导图的发散作用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减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抗拒心理与片面认知。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找准问题突破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活学巧用

为促进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活学巧用,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掌握题干大意,列出题中的各种数字、变量关系,将这些数字变量关系及相关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形式鲜明地呈现出来。比起抽象知识,学生更喜欢学习形象、直观的知识,因此教师可将抽象的题干转化为直观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一眼便能看到各种变量间的关系,脑海中逐渐形成清晰的解题步骤,提高解答问题的效率。例如,有一道应用题为“食堂购进一些蔬菜,原计划每天食用50千克,大概30天能吃完。后来大家商量每天超出计划10千克,那这些蔬菜能吃几天?”在解答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过程中,这些数字变量关系会扰乱学生的思维,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确定题干大意,并将每个数字及相关的变量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在形象思维导图的牵引下,学生掌握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正确的解答步骤,很快便能解答此题。

(二)善用思维导图,优化预习作用

课前,教师一般都会安排学生提前预习,鼓励学生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类比学习,并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疑惑和发现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联想功能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先在纸上标注出中心知识点,接着再围绕这个中心知识点向四周拓展,每一个主干知识点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知识点。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在对应的知识点后面写上自己的心得或疑惑。学生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入课堂学习中,通过教师对疑难点的讲解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预习的作用得到优化。

(三)巧用思维导图渗透思想

数学问题解题中,时常会用到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等。当学生做到对数学思想方法融会贯通时,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将有所提高,能从中养成良好数学素养。课堂上,数学思想方法是相对重要的学习内容。为巩固学生对思想方法的掌握,要利用好思维导图开展教学,由此实现思想方法的更好渗透,加深他们的理解。其中“,树状图”利于渗透分类思想,加深学生对分类思想的理解。因而,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说一说多边形有哪几种?”当学生回答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后,以“四边形面积分类”为中心绘制一幅树状图,由这个中心延伸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三个分支,再要求学生根据图形面积具体分类自主探索这三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计算公式准确填写到思维导图中。期间,通过推导,学生们将正确填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而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在这里,运用树状图分类表示多边形面积,可加深学生对分类思想的理解,让他们学会运用分类思想。

(四)思维导图促进探究学习

传统数学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主观能动性。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对特定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假想和猜测,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弱,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难以用口头表达的抽象知识通过图像形象地显示出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合作探究学习扫除障碍。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确定主题词。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确定主题词,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有经验,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探究、确定各主题词之间的关系,形成思维导图。

结束语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将其高效应用于教学实践,在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迎弟.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9(81):93-94.

[2]索明祥.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9(10):165.

[3]郭迪.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东西南北,2019(19):217.

[4]庞国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9):73.

[5]张进.思维导图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提升探究[J].考试周刊,2019(7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