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专科和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5
/ 2

机械专业专科和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于涛

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2

摘要:课程体系衔接是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衔接的核心内容和有效载体,本论文将以机械专业为例,对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课程体系建设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机械专业;课程体系;高职专科;应用本科

0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升级,当今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高职教育阶段,两者在学校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如何将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进行有效衔接,不单单关乎如何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更关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课程建设是现代高职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将结合不同院校的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机械专业本专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

1.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课程体系建设是各自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

高职专科以及应用型本科对人才的培养定位都集中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某些方面两者表现出些微的不同。高职专科教育强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侧重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弱化理论知识系统化学习,最终导致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过度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淡化动手能力培养,致使毕业生上岗实操能力不足。因此,为了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应充分发挥高职专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自身优势,使资源得到互补,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两者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机衔接。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否顺利衔接,两者课程体系衔接是核心、是关键。

(2)课程体系是实现专科与本科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

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作为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其有效衔接是发展的需要,涉及到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招生方式、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许多方面。无论是高职专科还是应用本科,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是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而课程体系则是面向学生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的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到各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课程体系充分反映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必须充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创建新型课程体系,将教学内容充分地应用到现实社会需要中来,创建具有较强弹性、可作出实时变化的课程体系,充分反映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高职专科和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机械专业为例,吉林省目前招收机械专升本的学校主要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大学,分别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两个专业进行招生。通过分析本科学校和部分专科学校的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本、专科培养目标不同导致课程体系不同

通过参考省内不同本科和专科院校培养方案,对比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从课程到学时数统计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看出,课程设置出入不大,但不同性质课程学时占比明显不同,主要体现在本科理论课占比要高于专科,实践教学环节低于专科。这是由于高职教育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理论教学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上,过分强调科研,没有突出社会服务的方向,过多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或不重视实践教学。高职专科和应用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阶段,其课程衔接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1 机械专业专科、本科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专科课程

本科课程

学科基础课

零部件测绘、机械设计基础

工程材料、电工基础

电子技术、公差与技术测量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工程材料、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电子技术、公差与技术测量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占比:16%-20%%

占比:28%-40%

专业课

机械制造基础、铣削加工技术

液压传动、电机与拖动

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技术

测试与传感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传动

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创新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技术

测试与传感技术

占比:16%-25%

占比:16%-40%

实践教学

顶岗实习、实训

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

占比:25%-43%

占比:23%-36%


(2)课程设置重复或存在断层

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看出,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重复,而各高职专科院校又分别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所以在课程上一方面是部分课程重复,另方面是部分教学内容断层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升入本科后,学习情绪较低,难以学到系统的知识结构,导致专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均难以实现较大程度的提升。

(3)教材建设不相配

从当前情况来看,教材内容大部分集中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技能方面的知识并不常见。因此无法体现出教材编写内容的“适用”以及“够用”等特征,尤其是在专业理论、综合能力以及专项技能等方面无法体现出来,以至于教材建设以及培养目标两者之间是不相匹配的,更无法谈及课程体系的完美衔接,以及与岗位技能的有效吻合了。

(4)各学校对专升本重视不够

专升本的学生毕竟是少部分,各学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上并没有做深入研究,课程体系设置上基本沿用四年制本科的教学体系或略作修改,没有充分考虑本科和专科有效衔接问题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实现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

  (1)课程体系模块化,实现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按照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课程设计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模块,并明确规定高职专科阶段和应用型本科阶段的必讲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等,以确保到了本科阶段所学课程与专科不重复、不交叉、不断层,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精准衔接。

  (2)课程标准统一化,保障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是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应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行业企业专家的力量,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确保统一化的课程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可操作性,这不仅为同阶段院校间切磋搭建平台,也为不同阶段院校间宏观规划、统一协调提供依据,进而保障课程体系横向可比较,纵向可衔接。

  (3)教材建设双元化,完善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教材建设,应采取国家统筹规划和学校开发相结合的双元化方式,以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于理论性、指导性和方法性等内容国家统筹编写,而受区域性等因素影响的案例、数据、规范和指标等内容按提纲要求鼓励学校开发,这不仅确保了教材建设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也避免了教材使用受地域性限制,更完善了专本课程体系的衔接。

  (4)学校特色协调化,创新专本课程体系衔接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的专业特色往往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如侧重培养某项通用技能或专业技能等。要实现课程体系的顺利衔接,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均需对与专业课程体系有关的特色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衔接的基础条件;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课程体系“千篇一律”的局面,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创新课程体系的制定,进而创新专本课程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孙阳,唐永鑫,孟黎.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8).

[2]王文凯,彭换新. 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衔接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6(3).

[3]朱云峰,王富荣,马乔林.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与应用: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3+2)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4]彭换新,王文凯.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0).

[5]谭强.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6]刘杰.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协同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