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线上学习凸显的家庭矛盾及其解决方案——以D市H小学五年级W某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3

疫情下线上学习凸显的家庭矛盾及其解决方案——以 D市 H小学五年级 W某为例

孙艺宁



摘要: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均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的教学方式也由最初的新奇变成了中小学生和家长之间矛盾的导火索,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线上学习期间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远远多于平时,这也使原本不了解孩子学习状态的家长逐渐观察到孩子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在父母对孩子缺乏陪伴的情况下,隔辈教育的教养方式就应运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若老一辈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孩子就有可能会与时代脱节。基于以上情况,通过观察法了解分析这例个案,使线上学习期间家庭中种种矛盾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并在可控范围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家庭教育 隔辈教育 线上学习


一、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家庭背景

(一)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吴某,男,12岁,疫情期间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中独子,性格随和。平时成绩在80-90分,但一到大型考试成绩一般。其父亲高中毕业,拥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常年在外很少与孩子进行互动,在家庭教育中总是缺席。其母亲初中毕业,从事家居方面的生意,包括设计、制作和安装等,在工作不忙时才会陪伴孩子,平时吴某是由爷爷奶奶帮忙照顾,课后就送去辅导机构进行教育。

(二)线上学习时期产生的家庭矛盾

由于吴某儿时缺少父母陪伴致使吴某对父母感情稍浅,对爷爷奶奶却过分依赖。疫情期间吴某已是即将步入六年级的学生,却还会奶奶起早回老家前未告知而情绪低落小声抽泣,在奶奶下次回来后担心奶奶又不辞而别,一晚上起床数次未确认奶奶是否在家。

因其父亲常年在外,母亲疑心丈夫的忠诚,导致二人关系紧张,尤其是疫情期间无法见面,险些使婚姻破灭。在此情况下老一辈的参与更是雪上加霜,吴某奶奶经常会侧面暗示吴某其母亲学历低,无法培养好吴某。这也刺激到其母亲自尊心,对孩子的成绩要求格外严格,忽略孩子心理发展。在她眼中无法看到孩子的成长,也无法体会到孩子的进步。

在这种沉重的思想包袱下,吴某渐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开始消极对待学习。其学校线上教学采取的是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不规定具体学习时间,线上教学后也没有布置紧跟新知识的作业供学生练习,因此吴某认为开学后老师会重新讲解,不需要浪费时间看视频。在我为其进行线上辅导时也发现吴某对学习都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与其沟通后获悉,平时在辅导班总是写完作业就有新的任务,所以他认为做完题还有很多题要做,不如慢一点。


二、凸显出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大部分家庭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一部分父母认为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基础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干涉孩子的成长,为其安排大量的计划。案例中的家庭就是如此,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缺少陪伴关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问题都长期存在的。

问题一:被疫情分隔两地无法见面的吴某父母面对着公司停工、工厂停产,因无法再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焦虑不安,又因长时间空闲却依旧无法相见开始猜忌,让一直努力维系的婚姻产生了危机。在其母亲的话语中,身为孩子的吴某感受到了家庭氛围的转变,开始对父亲产生了抵触情绪,很少与在外的父亲进行沟通,认为与其没有共同话题。

成因分析: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但过度的距离,不再是美,而是陌生,在一段好的婚姻中夫妻是需要相互陪伴的。如果婚后夫妻经常两地分居,感情便会随着分居时长的增加越来越淡。案例中吴某母亲在面对婆婆对自己的偏见时内心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丈夫不在身边更使她无法公开表达不满暂时选择隐忍。其次分居两地感情和信任不断流失,彼此的心意不能相通。上述提到的吴某母亲对丈夫的怀疑就是因为工作忙碌导致相互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之前长时间的短期分居本就使其婚姻关系出现了一些裂痕,而这次疫情下的假期彼此都抛去生意的忙碌去细数夫妻间的感情以及对家庭对孩子付出后矛盾就全部都激发了出来。

问题二:基于疫情的大背景下,原本忙碌的母亲突然有了闲暇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在这期间,她发现了本应该有很好学习方法的孩子没能依照她的规划进行知识的获取,于是开始打压孩子的自信。在老师进行线上测试后,总会对着未取得满分的孩子说:“平时做的都对,怎么一到考试就不行了。”这种长期的语言暗示在孩子心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考试时时常会想起这句话导致信心的丧失,以消极情绪对待考试。

成因分析:面对现今各方面高消费的大环境,父母将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放在比陪伴更重要的位置上也是可以理解的。案例中吴某的父母,他们选择把孩子送给老一辈进行抚养。认为再过几年爸爸妈妈赚够了钱就能有时间教育孩子了。可钱有进必有出,在此期间孩子却不能停止成长,父母错过了与孩子建立联结的关键期。与孩子长时间的缺少沟通,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孩子的一切。在线上学习的前提下,这些不了解造成的问题就浮现了出来。吴某母亲认为自己努力赚钱将孩子送到好学校或高端辅导机构就足够了,孩子一定能成长为她心中那个会学习爱学习的样子。由于之前没有与孩子合作一起完成任务的经历,也没有陪伴孩子一同学习的体验,在发现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不积极的情况下也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这也是我认为疫情时期线上教学阶段亲子矛盾体现的根本原因。

问题三:隔辈教育导致的历史遗留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之前交流时间仅限于吃饭时的聊天,而疫情期间吴某母亲与婆婆在长期一同生活中产生诸多分歧,如线上补习班是否有必要继续报名,孩子作业完成后是否可以自由玩耍等问题。婆媳关系也开始紧张,常年养在爷爷奶奶身边的吴某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生自己的母亲,一边是自己一直依赖的奶奶,逐渐焦虑的情绪转移向了吴某,以至于有了案例中所提到的奶奶在未告知的情况下离开,吴某所感受到的被遗弃感。

成因分析:父母陪伴长大与隔辈教育长大的孩子在心理甚至是成绩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孩子的世界观跟大人是不同的,会经历六个时期:不知道有“我”;知道有“我”但不知道自己对外界产生影响;知道有“我”并开始有领地意识;知道有“我”且形成以爸爸或妈妈为中心的世界观;“我”拥有小世界(初步了解世界的秩序,逐步走出爸爸妈妈的小世界);“我”拥有大世界(感觉对大世界有全面的认识)基于上述六个时期孩子内心世界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第三阶段已经与外界产生互动,第四阶段更展现孩子最初的安全感源于父母。父母所建立的小世界给予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保障,可以说那时的安全感完全基于父母的陪伴,而此时只有隔辈陪伴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过分偏爱会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导致孩子易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再者进入小学前,孩子的意识观念都是向内看的,也就是说父母给出什么样的思想孩子就吸收什么样的思想。可老一辈的思想观念与孙辈所处的时代上跨度较大,对新鲜事物很难接受学习,侧面泯灭了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中还存在着隔代教育引发家庭教育内部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两代人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要求无法一致,长期同隔辈生活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情感隔阂。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在吴某0-5岁最需要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这种需要时,老一辈却还是更多地在满足孩子的生存和安全需要。

问题四:在线上教学是以自己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吴某不能很好的认识到其重要性,而是采取无视甚至是逃避的方式对待这种教学模式。有时会因应付母亲的唠叨而点开视频但没有专心听讲。在吴某看来这些线上传授的知识老师都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再讲一遍,认为这种非正式的教育并不重要。这种态度也是造成孩子与母亲矛盾的原因之一。

成因分析:线上教这一形式考验的是学生的自觉意识,而这一点正是长期在辅导机构学习的吴某所缺失的。部分辅导机构为了给家长展示成果选择题海战术来进行教育培养,让家长更直观的看到孩子在培训机构并没有浪费时间进而肯定这种教育模式。而吴某母亲的教育理念(即专制型家长)集中体现在对他的学业期望上,这种期望的实现给予孩子巨大的压力,这也是吴某形成了被动学习习惯的原因。当线上学习失去教师有效监管时,吴某就无法进行自我约束,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出现开小差、玩游戏甚至中途离开课堂的情况。在这种缺少了传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课堂上,气氛平淡无法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吴某这种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三、解决方案

(一)社会层面

根据《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都有相关规定,父母对子女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这里抚养的义务是指从子女出生开始,无论男女,父母都有义务把他们抚养成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则是指在思想上、品德上对子女关心和培养。父母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案例中的父母都将先决条件定为了物质基础,而不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安抚与滋养,更遑论在思想上的关心培养,这与规定中所说的近乎背道而驰。相信这种情况不只是个例,在社区层面可以进行随访,调查社区中这种类型的家庭的数量,尝试在社区公告栏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宣传家庭教育重要性,也可进行家庭教育讲座用实际案例引起家长重视,或者尝试以家庭为单位组织汇报演出或竞技类游戏以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培养默契。

(二)学校层面

传统的学校教育下的教师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家庭教育则需要确保孩子拥有良好的体质、健全的心智等。若学生缺失家庭教育这就要求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们完善健全的人格。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组成及背景的基础下,为一些单亲或半留守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道德情感教育。若这些孩子无法在家庭中获得健康正面的引导,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抑郁或躁狂甚至双向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那时再进行疏导就为时晚矣。此外,可以通过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三维课程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将其内化为学生道德发展的一部分,在其健全人格的阶段给予正向引导,帮助学生自由成长向阳而生。

(三)家庭层面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还写到保护未成年人应当遵循的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考虑到现实层面,在这一层面父母尽可能不将工作带到家中,在家只专注于与孩子情感上的联结,再者可与孩子协商,父母每月每人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陪伴照顾孩子,也可规定家庭日,一家人进行短途游玩或者坐在一起聊聊最近工作学习中发生的事,让父母与孩子产生更多的话题,彼此也增添了解。至于夫妻之间则要学会换位思考,感情是需要用交流的方式去增进的,偶尔制造一些小浪漫小惊喜,使夫妻对以后的生活充满期待。


四、总结

线上学习既是对学生和老师的考验更是对每个家庭的考验。面对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平时交流过少又无法见面导致夫妻感情间的小裂缝逐渐加深;面对这样一种学习方式让父母发觉自己并不了解孩子,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沟通存在的问题;面对隔辈教育产生的弊端要怎样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何让老一辈较少的参与对孩子的教养。本文对一个家庭在疫情期间凸显出的家庭矛盾进行了分析概括,最后提出针对社会、学校和家庭该采取的对应的可操作性解决方案。

但本文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作为个案分析报告,在分析的过程中是通过较为主观的想法进行分析,仅代表个人对此事件的看法。再次个案分析的结论适用于个案,却不易归纳为此类现象的普遍解决方案。最后本案例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没有对案例中各个人物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忽略了事件之间的联系和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的复杂性。因此,以后的分析研究中应加入对当事人的访谈法作为基础,尝试从复杂性上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丹丹.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角色分工研究 [D] . 东北师范大学,2019

[2]骆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

[3]赵丽芳. 家庭教养方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