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2

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周丽铃

身份证号: 36232219910711****


   摘要:生态水利应用于河道治理中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更好的发挥河道的功能。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优势,然后分析了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要点,最后讨论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基本含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大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当中。生态水利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发的绿色环保治理理念,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水利的缺点,在治理城市河道时应用传统水利理念会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传统水利虽然利用控制水流有效地实现了城市用水用电等需求,但是不能平衡生态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而生态水利设计则深入贯穿了先进的环保理念,实现了城市河道绿色治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主要致力于河流治理,既保证了城市的用水用电,又平衡了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1]。此外,生态水利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中还降低了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将水灾转化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淡水资源缺乏的难题,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2.1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

  生态水利工程理念的诞生是为了提升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圈的正常运转,仅仅依靠人为力量无法发挥重大作用。比如在河道两岸种植树木和花草,虽然能暂时改善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是因为生物链的不完整,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不会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充分提升河流形态的异质性,更加贴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2.2景观尺度及整体性

  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工作应该站在可持续性、长期性、大景观尺度的前提下展开,可以使得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效果更加突出和长久。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对河流生态修复工作中融入大景观尺度可以使得修复效果更好,且修复效率更高、成功性会更高。河流生态恢复工作的整体性就是以结构和功能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法,而不是仅仅站在河道水文系统修复这一狭隘的角度内展开修复工作。所以,针对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相关工作人员要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好地处理不同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展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3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治理的影响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矛盾就是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化,忽略了河流与沿岸生态系统的联系。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原有的环境以及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影响阳光的直接照射以及自身的特性,这样使得水库水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河道内鱼类的繁殖,严重的甚至还能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水,为了施工的速度和便利,这些污水和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对水体质量产生了污染,水利工程建设阻拦了河流的流水速度,使得水流与空气进行交换的速率大大的减少,对河流环境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自然形状,由此产生了很多的生态问题,另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还可能对于施工地附近的环境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河道的陆生环境得到破坏,对陆生动物和植物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地面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地面产流的系数增加,使得城市洪水有增大的趋势,同时由于河道治理不及时,如果洪水发生的话,及其容易发生城市内涝现象。另外在城市化建设的工程之中,为了能够扩大城市的使用面积或者是方便交通,造成了大量的小型河道被填埋,这样做虽然说扩大了城市土地使用面积,解决了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但是却失去了原有的河道功能,被覆盖的河道变成了暗渠,污染的情况依然存在。河流的作用不只是排洪泄水,还是非常重要的自然景观,堤防是人们进行河流景观观赏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堤防建设的过程之中,考虑的方面比较少,目标比较单一,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人们接近河流观赏美好的大自然景观。

4生态水利技术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4.1 对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对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进行加强,首先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规划工程施工建设,同时,应该充分的考察,结合考察情况,对最为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方案进行制定。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最为主要的特征是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建设,对于水利工程师来说,需要改变传统的对自然进行控制的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此外,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过程中,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实现是其基础条件,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不仅需要使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得以满足,而且还需要使得人们生活与环境质量的要求得以切实满足。

4.2 对植物保护措施进行有效实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周边对植物保护措施进行有效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特定的区域中,对一些特定的植物进行种植来对当地的水土进行保护,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地表的防侵蚀能力,使得水土流失发生概率得以降低。利用植物来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可以通过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来进行。植被通过地上,能够对大部分的降雨进行拦截,使得降雨造成的土壤冲击得以减少,并且也能够使得地面上枯枝落叶层蓄积的水分得以减少,使其渗入的时间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延长。地面上的一些植物能够使得雨水侵蚀得以降低,继而使得水流在地面的径流冲刷力得以极大的减弱。通常来说,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存在较多的空隙并且疏松,这十分有利于雨水的积存,从而使得水的径流得以极大的削弱。此外,微生物对地面上的枯枝落叶进行分解从而形成有机物,其能够渗入到土壤中,对于土壤环境的改善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控制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当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做好运行环节的生态保护。对于蓄水池,要强化生态下泄流量的把控,确保生态下泄以及周期内水量变化以及水位变化合理,使其处于可控范围内。通过布置放水孔的方式,或者采取设置放水管的方式,保证枯期为最小下泄流量,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下游生物生态造成的影响。结合工程运行常见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引发生态问题。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前,要做好水文调查工作,根据当前的水文条件,分析和预测建设后的水文变化,合理选择建设方案,制定完整的运行管理措施,控制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4 强化运行管理

        为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调度方案。在制定调度方案时,要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不仅要满足基本用水需求,重点分析生态用水,同时兼顾其他用水需求,以生态效益为目标,制定完善的用水调度方案。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要求,科学组织水资源调度方案,制定完善的环境监测计划,实施定期监测,实现科学化调度,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

5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会有显著效果,可以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来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同时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相关水利工程及时人员以及河道治理研究人员,要立足生态,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共同助力生态水利治理河道工作。

参考文献

[1]赵超.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0(5):62-63.

[2]郭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0(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