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与学生品格素养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31
/ 3

班级文化与学生品格素养的实践研究

冯晓晴

江苏省徐州市金龙湖小学 江苏徐州 221000

内容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品格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全员积极参与黑板报、激励条幅、绿植、图书角的建设使学生积极品格素养中的创造力、求知力、合作力得到提升。师生共同参与班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为学生品格中的人际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的提高提供保障。开展多形式的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品格提升的表现。

关键词:班级文化 品格素养

教育部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将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表述为培育学生优良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品格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积极品格发展指引方向。而在实际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常常伴随着各种问题,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令人堪忧。

为了进一步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和成因,构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为目标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提高学生的文化建设实效,帮助学生的成长,我们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试图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抽样调查本校三到六年级学生和教师,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共11道题目,其中学生样本是从中高年级中的每个班抽出10名学生,学生样本为430份,实际有效的为415份。构成教师样本的是43名班主任与 17 名任课教师,最后有效问卷为56份。

  1. 研究结果

根据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较物质文化建设有所欠缺

班级文化建设向来是学校建设较为重视的一个环节,黑板报的创设、文化墙的布置等等都是教师们十分在意的工作。在教师调查问卷中,有88.4%的教师认为班级文化的内涵能够通过教师的布置来体现,10.6%的教师认为能较好的体现,而有1%的老师认为班级文化并不能简单的从班级布置中体现出来。

同时,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也发现该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还是比较重视的,有很多班级在布置教室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性格特点进行了个性化设计,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相对于有物质载体的班级文化布置来说,关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落实显得有所欠缺。

1.班级缺少核心,凝聚力不足

在问卷中关于班级是否团结的问题中,有23.5%的同学认为班级同学团结一致,26%的同学认为班级是在某些特定时候团结,50.5%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同学不团结。说明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以及班级的核心不够明确,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同学对班级团结的期望程度较高。

2.班主任对于班级精神的形成不够重视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根据个体差异应该给予不同的学生最为合适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和谐的发展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同样如此,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都应该是个性的。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班级有自己的口号、班规等,而只有9.7%的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班规。在部分班主任看来所谓的班级建设就是一种贴在墙上的标语罢了,对于班风的形成, 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性的建设不够重视。

(二)班级制度文化相对薄弱

1.缺乏民主性

组合 18矩形 16 主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独立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能力在班集体管理中提升。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班级管理缺乏民主,尤其在班级志愿者的选取上,有些班主任为避免麻烦,选择得很专断。





班主任为了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大多选取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管理班级。但这种做法会挫伤另一部分人的自信心,导致他们缺乏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不利于班级建设。

2.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欠缺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传统教育下班主任包办独揽班级管理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下学生只需要接受安排,无法真正参与到管理中,更不用说发挥主体作用了。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管理能力,却恰恰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班主任应该树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理念,班主任只作为引路人,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养,让班级“活”起来。

(三)班级行为文化趋于形式化

组合 14 级行为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正确开展有助于帮助孩子们立德树人,并提高综合素质。目前也在大力提倡,但真正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班队会的开展并没有准备充分,计划完备,许多班主任只是抱着上交资料的心态去开展活动。他们认为开展班队会活动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活动对学生行为、心理及思想所产生的作用。

组合 11 问卷中时间活动的次数和学生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真正组织落实的次数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对班级行为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三、  建议及策略

研究加深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了解,特别是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使得我们的学生品格素养的提升更具针对性。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我们明确了以下几点基于培养学生品格素养为目的的班级文化构建途径和策略。

(一)班级物质文化要体现规范与个性并存

班级的物质文化要体现规范和个性,班级的物质文化就是班级的显著部分,一个美丽的班级环境就是优秀的班级体所必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班级的管理效果。但目前,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环境的不成系统,杂乱无章;布置太简单,缺乏特点。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1.共性融合个性,丰富教室布置内容

1)全员参与,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

一个班的教室墙面教育文化,是一个班级班的物质教育文化最显著的重要组成外部成分,也是一个班级工作人员在班的物质教育文化中自我表现上得出来的最重要显著成绩。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种设计。

共性化设计师学校以统一的形式、内容设置的,如国旗、学风、标语等。而个性化设计才是体现班级特色的部分。不同的年龄学段学校设计方案还要突出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考虑设计“识字乐园”,用不同的小识字卡或纸作为小花边,贴在墙上,既可以美化整个班级的识字环境,又为班级学生及时提供识字服务。中年级小型课外阅读展示区的创新设计,营造了整个班级强烈的校园书香阅读气氛,激发了班级学生对课外读书的浓厚兴趣。而高年级则更加需要充分体现班级学生参与班级整体个性化的队伍建设,如举行古诗名字签名创作比赛,要求班级学生必须自己背的一首古诗,贴到墙上,会背诗的同学必须签自己的古诗名字,激发更多学生对此项目感兴趣。也许您可在我们班里定期开设学生社团的活动小明星照片板块,贴上一些学生近期参加社团活动的精彩照片,为他们发展树立良好信心。

2)用心构建班级角落文化

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构建班级文化时,有时重视了班级整体设计,在一定很大程度上往往忽略了其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教学文化实际应用与综合开发。教室四角虽然看起来并不显眼,但也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班级的"图书角","卫生角,"英语角,"生物角",等等。教会学生适当利用好的班级书角,增加学生课外的阅读量,让书香在整个班级中浸透。

2.制度加入人文,规范教室环境管理

物质环境多样复杂,在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中,既要考虑到整体的文化环境,又要考虑到班级的环境管理,只有规定了班级的环境管理系统,全班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维护,才能营造出美丽的班级环境。

小学生非常喜欢参与诸如班级设施的管理等新奇工作,因此针对班级的物质文化布置,可以成立专业的工作单位,招募管理员。以班级的图书角管理为例,每学期都推选一位图书管理人员,在开学的初期进行整理和分类,在借阅期内,图书管理人员要做好服务,及时注册借阅信息,如借书人名、书籍编号、借阅日期和归还时间等。图书管理人员还会根据学生借阅的情况,随时向大家介绍好书。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借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对借书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和奖励。长期以来,班级会形成良好的阅书氛围,提高学生读书能力,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类似于图书管理人员这类的职位,还有园林管理人员、卫生工作者、多媒体设备管理人员等,这些职位为班级的物质文化顺利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教室是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如果能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把握教室布置原则,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创造和谐温馨的教室环境,就会形成班级特殊的物质文化,也会形成班级精神、行为、制度文化等班级的建设基础。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力求共同发展

随着“核心素养”一词的出现,学校教育、学生成长等问题,包括班级体育建设,都要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做全面发展人才。在构造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班级文化的特点,师生共同参与班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为学生品格中的人际维度、公正维度、节制维度的提高提供保障。

1.全员参与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是一个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不能离开制度,要想使学生遵循这一制度,就必须让他们参与该班公约的制订,在共同制定中发展学生自身素养。首先,班主任引导学生讨论最近班级出现的问题,并列出问题,然后组长讨论您最想要解决的问题,采取什么策略解决你最喜欢的问题,最后根据各组的讨论结果,制定了班级公约。例如,按时完成作业,在校内外不讲脏话,课上严肃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发言等,并根据学生所提出的奖惩方案制定。例如,作业质量好,累计三次优的学生可以换取表扬信,三次优学生可以免去一次表扬信,等。一开始,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奖惩条约”,经过数周的加强训练,等违反班级公约人数越来愈少时,说明学生仍能接受类似的班级公约。能够用自己订定的公约来限制学生,培养自主管理和发展能力的学生。

2.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班级管理方式已逐渐取代以班长为主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在核心素养的自主管理观念下,班长要在不同的班里设置管理职位,让大多数学生加入到班里的日常管理中,从而逐渐培养班级管理人员的主体意识。

1)人人有事做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地收获。”这是自主管理在核心理念下的基础。为此,班级需要制定班级职责制,让每一个学生有事做,提高他们的能力。班主任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以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招收班级管理员,如教室的花卉管理人、桌椅板凳的管理员、学校的放学路队监察人员等,学生在认领任务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督导执行,如出现多次不负责任的学生,需要改换岗位。

2)事事有人管

自主管理是中国核心教育观念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自主教育中学管理,在自主教育中学习,在自主教育中学习,在自主教育中学习生活,班主任要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他们真正获得发展。以每天要打扫的环境为例,低年级固定数名同学进行打扫,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打扫,什么时候要打,学生会是单纯服从的。到了高年级,安排全体同学做教室值日,又打扫环境区,这样具体的分工就由学生自行分配,班主任进行检查,强调保持教室与环境区的干净和整洁性。此外,到了中高年级,放学后路队的童谣、眼保健操、早阅读、午写等也同样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管理。如每日早读,老师应提前一天安排学生在第二日需要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才有目标地早读,久而长之,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3.班级制度要有延续性

在制定班级制度后,要持续不断实施班级制度。班主任、学生在制定班级体系时,要考虑其延续性,不能由于某一突发事故而临时确定班规,而忽视了原来的班规。如二年级规定的一个班级,每周至少阅读两本外书,到三年级的时候,这个规定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增加,不能完全替换。

(三)在丰富的活动中构建学生精神家园

1.开创有特色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主题班队会是以班主任为主导,全体学生占主导地位,围绕一个特殊的主题展开重要活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性。班主任应结合大学教育的方向,制定小目标,精心设计,实际际际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组织计划。

2.落实班级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每天都在枯燥而乏味的书籍中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一天呆在教室,偶尔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自然,与社会接触,让学生身心放松。社会实践种类繁多,例如可以联系交通管理部,让一些学生在实地研究交警如何指挥运输,教育他们严格遵循交通安全法;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清扫垃圾,教育学生争先恐后地“环保小卫士”,创建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园,或到敬老院举办慰问活动让学生自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美德,尊老爱幼。

3.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

学生在校内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班级行为文化。学校建立在长期的发展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分别成立艺术社团、美术社和体育协会,由学生自行选择所喜欢的社团,使教育成为一种享受,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内部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完善了他们在社团的实践活动,确定了他们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当然,关于班级建设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有很多并没有考虑完善,但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仍然会细心观察,仔细分析,积极应对。


  1.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夏美奇 西部素质教育2019(02)

  2.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杨欣 广州大学 201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