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科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关于儿科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

张英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儿科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脑外伤期间出现并发症17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3例,高热9例。经临床治疗后良好38例,中残2例,重残0例,植物状态0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儿科脑外伤患者病情急重,临床护理需熟悉相关护理流程,做好各方面的护理,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



一、引言

儿科脑外伤患者出具备一般脑外伤患者的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熟悉颅脑解剖知识,掌握患者脑外伤原因、病理表现、不同并发症处理原则等,做到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正确细致的护理。为探讨儿科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儿科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二、对象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儿科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0.6~4岁,平均年龄(0.8±3.3)岁。患者脑外伤时间7~14d,平均(7±3.0)d。脑外伤原因为脑疝2例,脑震荡10例,头皮血肿8例,脑挫裂伤8例,脑出血10例,颅骨骨折2例。入院时按照GCS评分,其中3~5分1例,6~8分1例,9~15分38例。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

三、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儿科脑外伤患者各项神经体态症状,包括瞳孔、肢体、两侧、并合理反射、意识障碍等,如患者出现瞳孔变大变圆,并且能够灵敏地反射光,说明病情稳定;如患者出现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则可能发生脑疝,需及时通知临床医师予以诊断治疗。同时定期进行肢体刺痛、按压敏感部位、压眼眶等意识障碍的判断,如患者反应灵敏则为浅度脑外伤,如患者反应迟缓则为中度脑外伤,患者无明显反应则为深度脑外伤。儿科脑外伤患者因下视丘损害,易出现中枢性高热并发症,如临床处理不及时可造成死亡。患者一旦出现中枢性高热现象,临床护理人员需认真分析患者病情,立即给予物理降温手段,并配合药物降温,有效控制患者体温在36~37℃之间。

对于儿科脑外伤患者易出现的脉搏加快症状,可能是高热或心衰、中枢衰竭等造成的,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脉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原发病与并发症做出初步判断,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儿科脑外伤患者脉缓现象多因颅内高压或心功能不断引起,如临床诊断为颅内高压引起,则应予以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同时交替给予速尿,以达到降低颅内压的治疗目的。如因心功能不全引起脉缓,需酌情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并适当调整静脉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儿科脑外伤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肺炎等,一旦发生肺部感染易导致病情加重,促使患者死亡。肺部感染可发生于患者脑外伤早期与晚期,中重度脑外伤患者因为咳嗽反射消失,发生肺部感染概率较高。对于这一并发症的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扣背、吸痰,刺激患者气管促使其咳嗽,将痰液有效排除。深度脑外伤患者因舌后坠而影响正常呼吸功能,一般不能主动进行排痰,需及早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帮助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流程,避免医源性感染。

长期脑外伤的患者常并发神经源性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现消化道出血征兆前多存在呼吸异常、呃逆、咖啡色胃液、柏油样粪便等临床表现,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首先予以禁食,给予必要营养支持,胃管内输入药液,并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如患者出血量较大或反复出血,则给予腹部探查止血,对于并发便秘患者给予开塞露保持排便通畅,腹泻患者给予止泻药物确保排便正常。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良好体位护理,定期更换床单被褥,保持床品清洁干燥,避免压疮、肛周湿疹的发生。儿科脑外伤患者通常不能进行自主排尿,易发生尿失禁、尿储留等,造成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护理工作应注意在接尿过程中避免尿液外流,定期接尿代替持续导尿,以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同时做好周围皮肤护理,保证被褥情节,预防褥疮发生。此外,儿科脑外伤患者因不能自主进食,临床常以鼻饲维持机体所需营养。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注入速度不宜过快,温度适中,鼻饲完毕后注入适量温开水防治鼻饲管堵塞,7d拔管1次,并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后进行喂食。

神经体征的观察及护理,儿科脑外伤患者神经体征是区别于其他脑外伤的根本之处,主要有瞳孔大小及反射情况、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情况(包括活动程度、对称性及病理反射的情况等)。病情稳定者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预后较好;瞳孔表现为大小不一时要考虑脑疝的可能,但要注意排除其它疾病的干扰。意识状态预示着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及预后,可采用压眶、刺痛、捏掐敏感部位的方法判断意识,如刺激时反应灵敏为浅脑外伤;迟钝为中脑外伤;无反应则为深脑外伤。而肢体的运动情况依靠疼痛刺激来检查,正常者可曲屈,而瘫痪肢体活动差或完全不动。

口腔护理,儿科脑外伤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口腔易发生炎症,可用适当浓度的双氧水溶液进行口腔清洁。做口腔擦洗时应用弯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1个,棉球蘸漱口溶液时不可过湿;操作时细心、轻柔、迅速、不刺激腭垂部位

四、讨论

儿科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护理最为复杂的一项工作,患者多因意外事故所致,病情急骤且较为严。儿科脑外伤患者出具有一般脑外伤患者的体征及临床表现外,还具备其特殊症状,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临床护理工作应做到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记忆正确诊断及处理。同时对肺部感染、高热、泌尿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给予细致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实现全方位护理,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颅脑外伤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儿科脑外伤患者除具有一般脑外伤病人的表现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故护理人员应当熟悉小龄脑外伤病人的护理业务,综合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如选择恰当的体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体征、呼吸道护理、消化道护理、营养护理、口腔护理等,以减少病人的致残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及时发现变化的病情,快速报告值班医生以迅速正确处理,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兰.儿科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20-521.

[2]唐琼华,赵欧.浅谈儿科脑外伤患者的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188.

[3]方新枝.儿科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9):260-26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