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小学家庭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杜金婷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思潮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各阶段教育制定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其中,在小学教育中,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品质,以此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基于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有效地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在校园中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

关键词:小学家庭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良好的思想道德不仅能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还能推动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和家庭的重要任务。而家庭是每一个学生的第一学习场地,对于德育的开展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意识养成的重要时段,所以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重视教育的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首先,家长作为学生接触最为亲密的人,应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所以在平时的相处中,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此才能保证学生向着正确方向前进。其次,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较大的思想压力。例如,当学生放学回到家后,家长不要只顾着自己的工作,而是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因为学生在学校中受到的委屈往往无法得到发泄,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形成错误的认知,所以家长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对学生做出有效引导。如,当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家长通过了解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向同学认错并且要赢得同学的原谅。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如,争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家长的疏导,学生在心理上必然会豁然开朗,并且还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对此,学校在开展德育的时候要引导家长营造好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家庭中学到尊老爱幼,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主体德育家校沟通大会,让每一个班级做好相应班级学生家长的引导,让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然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家长了解到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如何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例如,家长和自己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学生与家长的相处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家长从细节处注意尊老爱幼,如在饭桌上等长辈先动筷,并主动给父母夹菜。或者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关心老人,并引导学生关心爷爷奶奶,在爷爷奶奶身体不适的时候能够主动陪伴和照顾。同时,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爱幼习惯的养成,能够主动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最后,教师可以定期让家长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教师专业的教学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让家长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

三、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提升生命教育素养

家长要想提升生命教育实效,关键在于树立和形成现代家庭生命教育理念。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它直接影响着家长生命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生命实践的实施。首先,家长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逆性。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个体,独特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都是该个体区别于他人的重要体现,作为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理解并接受孩子生命的独特性。此外,家长应该尽量扮演好孩子生命实践引导者的角色。青少年群体处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他们在生命实践过程中难说会因为不成熟犯错,但是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独特的个体、完整的个体、超越的个体都需要在实践中展示和表达。因此,做好青少年生命实践的指导者,大胆鼓励他们直面生命的困惑,在实践中追求生存的意义,在实践中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生命品质。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家长的人格魅力,并用高尚的精神品格净化和陶冶孩子的灵魂。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家长高尚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勤劳、独立、坚毅等个性品质,引领他们感悟人生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真谛。

四、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方向。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劳动的意义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以在生活中会产生懒惰的心理,以及形成浪费和忽视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惯,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小学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改变“孩子还小”的思想观念,而要推行“多锻炼”“多体验”的教育方式,尽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形式,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家长需要在劳动教育中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劳动的技巧,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例如,家长选择节假日期间,以生活体验的形式,将学生带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山区。而后家长要引领学生到田间进行农活作业,并且要耐心地教授学生一些农具的使用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家长可以适当地设置小奖励。如,“完成这片田地的除草任务,可以获得糖果”。学生在知悉有奖励的情况下,必然会积极地投入田间劳作中,但是由于劳动经验不足或者年龄较小,往往无法完成任务,此时家长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告知学生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此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提升父母、学生间沟通,深化学生对良好道德的理解力

在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味地要求学生学好知识,要求学生听话,从不听取学生的内心想法。对此,在进行家庭德育时要提升父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首先,学校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灌输沟通的重要性,让家长尊重学生的想法,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多与家长沟通,勇敢表达自身的想法。此外,家长要注重日常的沟通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来做好相应的沟通,如果家长与学生在沟通上产生相应的问题也可以积极请教老师,让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指导家长如何以理服人,要求家长做到以鼓励为主来改正自身缺点,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进而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家庭教育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品质,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在家庭教育中,要想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德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志卓.家庭教育中德育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7-18.

[2]颜仓鲁.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利弊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5):20.

[3]冉强红.浅论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31.

[4]夏玉琼.学校与家庭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35-36.

[5]李杰.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