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实现数学作业的 “减 负 "与 “增效 ”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双减”政策下如何实现数学作业的 “减 负 "与 “增效 ”

夏淑娥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珊溪镇中心小学)

作业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连接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中间环节。作业是教学的延续,是巩固知识与技能的手段;更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当前,进一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减轻小学数学过重作业负担,提高数学作业质量,是“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应重视对作业的布置和评判的改革。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关作业的布置与评判的几点体会: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在严控总量,协调布置政策下,精选数学作业题是保证质和量前提,如何保证质和量,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 ,从课本和课堂作业本中,把作业题选精 ,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 ,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 ,而且练得恰到好处。

1、就 “质 ”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 。如果学生是通过 “做和反思 ” 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 ,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 ,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 。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选配和考试题目的编拟 ,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

2、就 “量”而言 ,认真多做数学题 ,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 “题海 ”取胜 ,负担过重 ,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 ,而必须精选 ,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当然 ,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 ,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 以达巩固记忆 、熟练应用之效 ,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 ,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 “环 ”相应 的习题 ,有计划 、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 ,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 ,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 ,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 、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 ,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 ,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 出“精选”二字 ,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 ,奉献给学生的盘色、香、昧俱佳的菜肴。

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 ,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

① 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② 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③ 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技能 ?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

众所周知 ,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策略一是为实现 “量的减负”,那么策略二是为了 “质 的增效 ”,它对学生而言 ,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 ,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 。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对教师而言 ,在批改作业前 ,首先做到对该生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题详判,大部分题目则可略判, 从而大大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

过去我们长期奉行强制性教学 ,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正像古人所云 :“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

就本学期而来,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认真的观察 ,有许多证据支持学生所发生的这种积极变化。以下只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成绩一直不太好的王学生说 :“过去我们的数学作业不仅量大 ,老师还逼着交 ,没办法只好抄别人的。现在我们把过去只重视 ‘交没交’,变成了关心 ‘会不会 ’,这是个质的变化,作业量虽小了,但却练得实 了。”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却有另一番积极的评论 。如一位学生说 :“我最欣赏老师让我们找症结这一条,它不仅有效杜绝了抄袭别人作业和凑结论的做法,而且还诱导我们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许多作业题都是在一步步寻找症结中解决的。”平心而论 ,学生的学习风气、思维习惯也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当面对一时不会做的题 ,这些学生能一反过去的知难而退或盲目抄袭 ,变得能深入思考 ,直至问题的解决。少数优秀学生在难题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跃跃欲试 、坚韧不拔 、必欲攻克而后快的钻研精神,更属难能可贵,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因此,能否使全体学生对每次的数学作业都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养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 ,是能否实现既 “减负” 又 “增效 ”的关键 。

实践中,总有个别 学生钻 “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 ”的空子 ,而不去认真分析症结 ,这是两条策略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但是,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 “减负”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肯于刻苦学的路上,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路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