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梁栋威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李溪小学 广东广州 510890

摘要: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落实,当代教育更重视德育方面的育人作用,而德育新课程为传统教学也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但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一定不足,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需要教育工作者重点对此进行改进。下面分析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脱离生活的问题,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目标在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对法治的理解,实际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社会中、生活中的实例,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道德法治课堂。

但目前我国的德育内容较为空洞、不够具体,教材的编排上与学生的成长特点、接受能力有所差异,许多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存在挑战的。而当下时代的新课程标准是根据学生生活领域而进行研究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工作也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使学生从本质上接受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这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目的。

  1.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脱离生活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小学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工作,逐渐得提起了相当大的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推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合生活化的政策。但是,在工作的实际实行过程中,一些学校并没有收获到良好的反馈。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专业课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小学教育逐渐从过去一味追求学习能力培养,转向了强调思维能力与道德素。但是受到资金条件、教育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实际应用并没有得到一部分地区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严重影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其次,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也会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1]

(二)工作目标缺乏层次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工作的目标缺乏层次,主要表现为工作制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并没有从学习的教育现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制定的工作目标无法实现。工作目标的制定,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过度强调指标,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学习[2]。这种不考虑学生意愿,由教师主导的课程教育工作,会对学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工作方式单一

一方面,部分学校开展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工作,完全采用程式化的工作方式,直接由教师向学生教导和传授教育内容,学生并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教育内容的内涵也不能深刻地理解[3-4]。如果教育工作一味地沿用过去的学生道德价值观要求学生,不仅不会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而且可能起到反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对策

(一)创建和谐校园实现文化育人

古诗有云“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较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将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受教育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情况,无形中产生影响。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选择建设学生活动中心(如图书馆、广播站、科学实验室等)并配备完善的后勤设施,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校园活动中。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结合。例如可以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站、图书馆等途径,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宣传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可以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文化,让学生以社团为单位,接受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质。

(二)通过多种活动实践育人

应时应景举办活动。在特定的时间举办活动,例如节日和纪念日等,是对学生的另一种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生活化,其中提到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重要的纪念日。在小学道德法治教育中,增加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将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重要的纪念日进行庄严的仪式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在各类活动中以鲜明的价值导向指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活动过程中取得收获和感悟,实现活动育人。

(三)积极应用新技术

为了使学生开阔视野,不限于书本知识,可在道德法治教育结合生活化的过程中,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德育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具有综合信息丰富的优势,因此在德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会让学生有更强的共鸣产生,让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德育教学的内容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师有针对性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体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学名著,引导进行课外阅读,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采取电视教学手段,学生在看录像、看电影的同时,实现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可以让学生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创作一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互联网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学生们和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探讨教育课程的相关内容。教师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需要积极学习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在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提升,更好地践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模式下开展爱国教育工作,学生们不仅需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在理论投入实践后,从实践过程中得出更多的思政、品德教育经验和体会。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凭借其技术优势,实现对高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有效协同融合,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渠道上的大力扩张。

结语:结合以上的分析内容,可见小学阶段做好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此,需要教育工作者今后继续强化道德与法制教学,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道德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这一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英. 谈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生活化教学[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7):46-47.

[2] 王迎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11):166-167.

[3] 马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J]. 学周刊,2021(16):149-15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6.074.

[4] 郑燕平.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教育艺术,2021(3):12-13. DOI:10.3969/j.issn.1002-2821.2021.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