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干预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及对负性心理影响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激励干预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及对负性心理影响评价

李娟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观察激励干预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及对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直肠癌患者78例(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随机分为激励干预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负性心理、自我效能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GSES评分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给予激励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心理,提高自我效能感,值得借鉴。

【关键词】激励干预;直肠癌;围术期;效果;负性心理


直肠癌临床发病率较高,其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充分体现了微创理念的优势,减轻了患者痛苦,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但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手术作为一个强烈应激源,会使其受到不良刺激,对其围术期身心状态造成较大影响[2]。手术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患者良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围术期护理,减少各因素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直肠癌患者78例,观察激励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选取我院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44至74(59.72±3.81)岁,体质量指数19至26(22.82±1.27)kg/m2,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45至75(59.85±3.93)岁,体质量指数19至26(22.95±1.63)kg/m2。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手术及麻醉适应证;患者意识清晰;理解及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存在肠道手术史;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对照组:监测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进行健康宣教,给予基础指导等。

观察组:①针对患者的正确行为,护理人员可给予语言的肯定。如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好,能按照饮食计划进食,即可给予其口头表扬,提升其信心,并且能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使其继续保持正确行为。②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抚,可通过手势或肢体动作等进行。因此,健康宣教期间,不仅要讲解直肠癌知识,还可以配合动作给予患者鼓励,如轻拍患者肩部,这种行为表示相信患者能规范自身行为,增强其信心。术后康复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可通过加油的手势给予其鼓励,在其完成一项运动后即给予肯定,提升患者康复信心。③组织患者通过各种娱乐方式减少其对直肠癌及手术的注意力,如小游戏、听舒缓音乐等。在患者闲暇时间还可进行棋牌活动等,使其保持情绪放松。④干预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情绪变化,有利于对激励干预内容进行有效调整。

1.3观察指标

负性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627dc9dd7cb03_html_3d64faf65c7b5608.gif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627dc9dd7cb03_html_4e8f46847cff7a8a.gif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性心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负性心理对比(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9)

66.84±3.71

49.81±2.12

64.19±2.10

44.38±1.61

观察组(n=39)

66.29±3.65

46.21±1.27

64.73±2.41

41.23±1.73

t

0.6599

9.0972

1.0549

8.3239

P

0.5113

0.0000

0.2948

0.0000

2.2自我效能感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自我效能对比(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9)

12.83±2.37

21.74±2.73

观察组(n=39)

12.39±2.61

26.39±3.84

t

0.7794

6.1634

P

0.4382

0.0000

3讨论

直肠癌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该病已经向年轻化发展。手术治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式,其可以达到延缓及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3]。但是患者围术期时常由于疼痛等因素而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对其术后恢复效果造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当前,围术期患者身心状态改善成为了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干预使其积极面对疾病,缓解个体负面情绪。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GSES评分高,P<0.05。激励干预主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患者动机,并且诱导其行为,使潜在能力得以充分的调动,促使其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进而对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影响[4]。将其应用于直肠癌围术期,能根据患者情绪状态明确干预目标,而且能对患者心理情绪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实施针对性激励措施,促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具体实施期间,加强护患沟通,能提升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使其更好的了解患者具体需求,并且使自身潜能充分的调动出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语言、行为、精神激励三种方式,提升了干预形式的多样化[5]。在患者治疗期间重视其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与倾听,同时护患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能更好的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提高干预针对性。对患者进行音乐干预,有利于激发其储存潜能,促进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

所以,在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给予激励干预,能减轻患者负性心理,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易小华.激励干预改善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身心状态的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25(1):113-117.

[2]魏慧,薛晓红,刘梅红.接纳与承诺疗法对直肠癌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23):2472-2475.

[3]黄晓临,江丽,郭翠华,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9,44(s1):208-0209.

[4]李娜,马冬,刘大勇,等.围手术期综合宣教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12):1284-1286,1291.

[5]徐崇娟,余艳平,董要团.综合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9):95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