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4+1+X”新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 4+1+X” 新机制研究、

胡文慧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更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念进而提升思政育人的成效,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探索构建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4+1+X”新机制研究,可以大大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从全局的高度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次会议提出了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我们探索构建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4+1+X”新机制,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4+1+X”新机制研究的目标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4+1+X”新机制指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形势与政策》4门思政必修课和1门劳动教育课,以及思政选修课、美育课程等各类含有思政元素的课程,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深化“4+1+X”的大思政课程机制,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实现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二、认真抓好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夯实思政课第一主课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当前高职院校开办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形势与政策》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是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树立共同理想的主渠道,要努力推进四门必修课的教学改革,让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紧紧跟随时代,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首先,要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思政教师参与课程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通过参赛教师示范展示、集体备赛评课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第二,要鼓励思政教师积极地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围绕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研究,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形式上,丰富有趣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我们的思政课“活起来”,也“红起来”。第三,要鼓励思政教师去探索开展丰富的实践课堂,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除了课上实践教学外,还要组建思政类社团,开展思政辩论赛、知识竞赛、红色情景剧和微电影大赛等各类思政社团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热情,通过实践环节来全面培育大学生。

三、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4+1+X”新机制中的“1”指的就是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在学校设置的常规课程中融入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中专门设置劳动教育的模块,一方面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公共基础课,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各类专业课程之中。例如在思政课的相关章节中融入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等内容,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价值观,掌握劳动精神等理论知识。其次,在专业课程中也要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劳动品质和工作态度,在课上融入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教育的案例,还有劳动安全、劳动纪律教育等内容也可以在课上进行讲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再次,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劳动教育。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可以紧紧跟各个专业的特点进行不同的结合,各类专业都会有安排实训课程或技能训练课程,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例如,在实训课程中强化劳动意识,树立正确择业观。在校内也可以开展劳动活动,可以在教室或实训室等场所开展值日、扫除等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走相社会进行劳动锻炼,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意识。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实践,接受技能锻炼,磨练意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伟大。

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综合育人效果

高职院校应该以大思政格局为导向,构建“4+1+X”的思政育人平台。“4+1+X”中的“X”指的就是思政选修课、美育课程等各类含有思政元素的课程。在大思政格局下,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建立一套协同教育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一)办好思政选修课,强化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思政课选修课程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校专业特色以及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这是思政课必修课的的有效延伸,也是重要补充。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党史国史、公民的社会责任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完成相应的学分,通过这些选修课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以及关于党的一些创新理论和成就拓展给学生来进行学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厚植于学生内心,将我们的思政内容通过新的形式走进学生。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学生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我们在课程中也可以搭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将网上网下还有课内课外进行一个互联互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不断提升我们课程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们在全方位多角度的课堂中,感受思政课堂的美好。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协同育人的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推荐课程思政的建设,在大思政的格局之下,课程思政也需要不断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课很多,特点不同专业的设置也不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求将思政元素引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发掘思政元素,与思政课一起做到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通过这样的建设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三)健全美育课程体系,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

美育课程涵盖的内容很多,它是以审美以及人文素养培养为主要内容的限定性选修课程,美育课程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美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影视、礼仪和书法等内容。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相关的一些课程,例如《国学经典》、《书法学习》、《音乐》、《传统文化》、《工作礼仪》、《影视欣赏》和《口才演讲》等课程。同时还结合学生社团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美育实践课堂,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的形式开展美育教育。

总之,在大思政格局下去研究高职院校“4+1+X ”新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以丰富发展我国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地指导。探索“4+1+X”新机制,做精必修课,做实实践课,做靓选修课,积极构建大思政教学体系,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董杰.“大思政”观下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中的内生逻辑及实践路径研究[J].课程研究.2021(1).

  2. 唐景成.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困境及路径选择[J].萍乡学院学报,2019(5)

  3. 江朝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选修课教学效果的途径[J].高教论坛,2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4+1+X’新机制研究”(2021012)的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文慧(1985-),女,河北省石家庄人,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职业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