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田广禧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近年来,体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国家多次颁布相关条例,提高体育的学科地位。体育不仅可以强壮学生的体魄,还能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格,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基础。体育课程也是广受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在应试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曾经被挤压到可有可无的状态,但是随着人们的教育意识提高,逐渐认识到体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导言:

当代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先辈们曾经承受的苦难,是现今的孩子们无法想象的,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处于“6+1”的家庭中,从小就是全家的“掌上明珠”,甚至有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溺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心理生理都会产生巨大改变,所以在这个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家长怕孩子摔了,不愿让孩子跑跳,甚至出现跳不出一米、跑不出百米的学生,初中体育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育不仅能够强壮学生的身体,还能健全学生的心智,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1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学校开展体育素质培养,培育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并且在中考中将体育列为重点考察的科目,极大的提高了体育的学科地位。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素质教育成为了“口头支票”,更勿论体育素质培养了。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只抓应试学科教育,体育教育被列入“应付教育”的行列。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身体素质都“不过关”,只要“主科”教师需要占用课时,体育老师就会被迫“生病”,体育课时就转变为“主科”课时。体育学科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被挤压,难以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就更加无从谈起了。目前,对于体育教学成果的考核仍然以考核成绩为依据,而体育教学成果不仅体现在跑、跳、投掷等体育项目中,跑得快、跳得远可以通过竞技技巧实现,只是短期的体育目标,体育的教育成果更体现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中。

(2)体育教育不仅承载着实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还体现在培育学生顽强拼搏、奋勇向前的体育精神。但是,由于体育课程的边缘化,很多体育教师对体育这门学科也产生了“偏见”和“误解”,认为体育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技能,提高体育教学成绩。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体育教师不再追求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也不再钻研体育教育方法,以极其懒散的状态应对初中体育教育,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执教状态下,学生很难获得有效的体育素质培养。学生不仅不能获得身体素质培养,也得不到心理素质锻炼,久而久之,就会厌倦体育学科,躲避体育锻炼。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必将导致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素质培养,更进一步加剧了素质教育的“纸上谈兵”。

2 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 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

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荣誉意识、团队意识,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把握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实施体育教育时,要重点把握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荣誉意识。很多体育项目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在进行对抗时,青春期的学生很难掌握好“度”,容易产生冲突,甚至会出现肢体冲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胜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承压”能力、抗挫能力。

2.2 坚持因材施教,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体育教育的表现方式是开放性、包容性的,可以给学生释放天性的空间。有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人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处于极度敏感脆弱的时期,体育可以提供良好的发泄途径,使学生在体育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体育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体育竞技技巧,还能通过课程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特别是体育是一个非常适合个性化教育的科目,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身体素质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并辅助学生完成既定目标。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体育素质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辅导,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体育优势和劣势,不断补足体育短板,并加强优势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认可度,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学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实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2.3 做好运动准备,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体育活动以跑、跳等剧烈性运动为主,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热身运动,避免因运动准备不足产生运动损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前检查体育器械,避免因器械保养不当产生意外伤害事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规范动作、器械的使用等内容进行充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活动准备后,要为学生边示范规范动作,边讲解动作要领,对易产生伤害的动作要重点讲解。学生自由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看护,以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伤害。使用运动器械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使用运动器械的方式方法,比如单杠运动,在抓握单杠时学生的抓握手法、用力方式等出现错误,极易产生运动拉伤或扭伤。另外教师对于有危险因素的器械要持有谨慎态度,比如:铁饼、标枪、铅球等。学生在使用这些器械自由锻炼时,教师可以使用替代器械,比如:将铅球换成排球或篮球,将标枪的箭头先去除等方式。

3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借助体育教育,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等方式。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品德素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鹏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1(06):37-38.

[2]张树立.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5.

[3]林加秋.浅谈初中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114+116.

[4]叶涛.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8):71-72.

[5]徐马平.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田径,2019(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