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李秀

安徽省宿州市通济小学 234000

摘要: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过去的封建社会,掌权者强调爱国,多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旧社会教育的机会也很有限,因此爱国主义真正内涵的教育长时间被搁置。作为新时代教育者,应格外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在基础教育规范上提高思想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尤其是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的涉及,这也是思想道德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德育探讨


前言:在小学思想与道德教育课程中,真正的爱国主义理念并没有完全渗透,大多是枯燥的概念或是浅显粗糙的理论,艰涩难懂,不适宜思想教学。传达思想,要先从三观着手,深入理解学生对世界的理解与多样思想碰撞的感悟,再对接近日常生活的概念进行润色调和,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对爱国主义思想认同,重视思想与法治课程的教授,让思想课程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从当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着眼于实践,对爱国主义理念教育进行深刻探讨。

一、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存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在一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法治知识主要来源是填鸭式教育,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爱国主义理念缺乏深刻的认知。而在应试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通常不受重视,理念滥用而思想并没有完全渗透,成为现在学生学习的重大问题。受条件限制,教师在讲授中无法与实际结合,因此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全无兴趣,爱国主义思想的传达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二)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浅薄

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对学生产生倦怠,对思想道德的课程更加不重视,自主学习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可能性很小,正是因为如此,更需要在统一课标与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大班授课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以思考为主要目的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必然走向衰败,而对于学生而言,爱国主义精神的探究思考也不可能存在。

二、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爱国主义探讨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应先入为主,将借助广泛的教学资源与网络上丰富的资料,将关于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剪辑穿插在教学课堂中,在精彩的视频中,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大,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在网络时代,数据便是最好的说明。在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后,在以此为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总结,以免讨论话题的偏移,在多人的思想激烈碰撞下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深对自己产生爱国之情的印象。还可以借此布置多媒体作业,以爱国主义为题,仿照课堂视频,进行改编,其中加入自身的理解,既能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印象,又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考讨论,一举两得。

(二)借鉴名人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为后世人提供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而在中国近代史中,在被侵略的历史中,爱国人士就是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最好证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常与历史课程捆绑,也正是爱国主义的联结,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名人事迹都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让人念念不忘,对学生而言亦是如此。无论是抗日战争的杨靖宇、王二小,还是抗美援朝的董存瑞、邱少云,都是极好的英雄范例。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在阅读这样的名人事迹时,我相信一定有许多学生,对爱国主义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教育便应如此润物细无声,共情之下才能产生严峻的思考。

(三)组织校园活动,触发学生爱国行动

在小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任务相对轻松,因此我建议可以抽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间或是空闲时间,来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理之所以称之为真理,便是实践过后的正确证明。不局限一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对爱国主义的思考,无论是文章、视频、音乐之类的作品,还是游说宣讲,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伟大形象,进而触发爱国思想,以及爱国行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爱国氛围。打造新时代校园爱国形象,便是在这样的活动中体现。

(四)参观爱国公馆,研学旅行领悟真谛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习质量,在行动中探索世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一改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研学旅行让学习真正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打破学生的思想局限,加深学生的爱国思考,在参观多地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后,在浓厚的文物氛围中体会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民族自信,才会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才能深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意识。弘扬爱国主义,践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宗旨。

三、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纽带。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从教育抓起,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受到足够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率,培养爱国主义人才,推动现代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赖楚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对策[J].2020(33):29-30.

[2]冯开甫,顾燕.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