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下医疗建筑的平疫结合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疫情时代下医疗建筑的平疫结合设计

1 沈钱娇 2 谢怡佳

1 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2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提高,重大传染病突然爆发的可能性增大。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防线,各级传染病综合医院和医院应将不同医疗建筑的特点与整个医疗布局结合起来,实现疾病与流行病防治相结合的总体构想,这不仅可以满足常规疾病治疗的要求,而且可以控制疫情爆发时的严重传染病。作为社会需求和医疗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医疗建筑中疾病与流行病防治相结合的实施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本文主要分析疫情时代下医疗建筑的平疫结合设计。

关键词平疫结合;医疗建筑;医患流线;洁污分区

引言

2020年,疫情暴发并迅速扩散至整个国家,此次疫情发展之快,传播人群之广,暴露了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的短板和不足,同时也给医院救治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感染患者与平时普通的患者在救治上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医疗建筑的医患流线、洁污流线、功能布局设计不合理,医院感染控制不好会导致大量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将直接加速病毒的传播,给疫情的救治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在当前新建、改扩建的医疗建筑设计中如何应对这种特殊情况,既能满足平时就医的需要,又能满足疫情暴发时救治感染患者的使用要求,需要在设计上考虑得更周全、更灵活,使医疗建筑在功能布局上能够满足平疫结合的要求。

1背景需求

1.1以平疫结合设计为基点,保持对烈性传染病的高度防控意识

像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一样,传染病流行趋势越来越隐蔽,突然。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所建议的那样,“应长期保持防治意识”,结合传染病防治的特点设计医疗建筑,重点是如何将传染病防治的规范化与常规医疗建筑设计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和护理方面,以满足传染病筛查、诊断、医院转移等方面的要求,并合理安排流程,打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次伤害的发生,为医疗活动提供一个合理安全的建筑设施平台。

1.2各地以应急为目标的平疫结合建设实践

随着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各地都开始将特定医院纳入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加强普通医院建设可转换的“流行病防治结合站”,并在短时间内开展各类以应急为导向的流行病防治结合。例如,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承担着救治全省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重任的省级定点医院,对部分医疗功能进行改造,迅速转变为传染病收治医院,既满足院感要求的三区两通道,又不影响后期恢复为综合性医院的要求。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感染大楼。该总体设计是基于将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想法,将救护车和急救、调查、手术、重症监护和住院等医疗功能整合在一栋7层楼的建筑中。希望能合理地分配治疗传染病的医疗职能,考虑到通常的用法,达到疾病与流行相结合的目的。因此,通过结合国家政策的核心思想,分析传染病综合医院和医院的新建改造工程等各种建筑类型的相关设计要点,吸收现有建设实践的优势,努力全面阐述各种医疗建筑中流行病防治的结合,形成相应的流行病防治结合设计理念。

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如此深远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使我们深思熟虑。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未能从根本上阻止如此大规模的流行病的发生并扼杀疫情的萌芽?从政府投资的角度来看,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资比例相对较低,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远远落后;从医疗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从社会制度治理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每个城市都还没有考虑完善的公共卫生制度和传染病预防制度。医疗系统和疾病防治系统各自独立运作,缺乏信息沟通和工作秩序,因此无法及时预测、警告和有效处理。国家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对公共卫生设施的投资,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通过调整区域卫生规划,可以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制定全面、系统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计划,使各市、区、县能够预警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总平面设计

医院是永久性的城市疾病危机处理备用系统,平时作为普通的专科病区运营,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快速转换为抗疫病区,避免闲置浪费,同时做到未雨绸缪,既能够满足日常的医疗卫生需求,又满足疫情期间传染病区的应急处置性质需求,这就要求总平面布局既合理又具有灵活性。

3.1总体布局

医院的空间及机能规划始终遵循了医患安全防护、分流隔离、“平疫结合”的设计理念,创造一个既具有平时对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防治功能,又能应对公共突发卫生医疗救治需要的现代的、人文的医疗环境,一个与基地环境相呼应的现代化技术医院。依据GB50849—2014《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医疗用建筑物与院外周边建筑应设置大于或等于20m绿化隔离卫生间距。建筑布局应满足不同层次的控制要求:一是总图布局要考虑院感重点部门的位置关系,并且考虑所在地区的常年主导风向;二是科室内的布局和流程设计应严格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医护办公生活区等不同区域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三是房间内的布局要考虑流程的合理性。合理设置急诊隔离区域,用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普通病区(房)应当设置应急隔离隔离病房的要求,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筑与出入口之间,设置一定面积的室外应急救援场地,并配备水、电等应急基础设施。疫情发生时,可满足应急救援物资和运送物资人员的临时安置。设发热筛查缓冲地带,疫情发生时,在场地内搭建简易设施进行发热筛查。避免普通发热患者和未确诊传染病患者在门诊接诊区内近距离接触,引发院内感染。非呼吸道传染病诊区与呼吸道传染病诊区布置于附楼,均设置在1层,两门诊之间平时采用门禁分隔,疫情期间可打开合并为一个发热门诊,具备快速相互转换的条件。非呼吸道传染病诊疗区的设施布局设置按呼吸道传染病诊疗区的要求设置。各传染病种高发季或疫情发生期有一定比例的错峰出现。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与肠道传染病高发季多为错峰出现。考虑疫情发生时,在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的前提下,低发病种部分诊区能快速转换成高发病种诊区,提高高发病种诊区的接诊能力。

3.2具备独立医疗救治能力的感染性疾病楼

在新建的综合医院,特别是县级医院,一般需要建造一座能够在流行病发生时迅速打开传染病病床的独立的传染病大楼。普通医院的传染病大楼一般可以满足普通传染病的治疗活动。例如,呼吸道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都可以集中安置在传染病的建筑物中。在流行病学方面,它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医疗领域,能够完成特殊严重传染病的治疗和护理。

为避免选址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应在综合医院设置传染病大楼。和传染病医院选址一样,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盛行的风向等问题,考虑如何利用全部医疗资源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确定与其他医疗建筑的距离和方位。

它可以与医院领域的其他医疗领域保持独立和双向关系。根据传染病治疗的特点,传染病大楼与主要医疗领域有合理的防护距离,分为独立的出入口区,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封闭管理。考虑主要传染病建筑与医院领域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医务人员和清洁物品应合理分开,并与主要医疗领域连接,以便于和平时期的连接。

从小合成入手,涵盖了门诊医疗技术部门每项医疗职能的内部布局。传染病大楼建议在一楼设立门诊和医技检查科室,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CT、DR、B超、心电图、化验等。其中,挂号、收费、药房等功能可以中间布置。二层及以上可以设置不同疾病的正负压切换护理单元,确保各种疾病的护理相对独立,患患分流。

结束语

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我国的疫情防控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医疗建筑设计在功能布局上要具有快速相互转换的条件,既具有平时对疾病的诊疗防治功能,又能应对公共突发卫生医疗救治的需要。因此,合理规划医疗资源,以“平疫结合”的方式设计医疗建筑会是更科学、更严谨、更经济、更长远的解决方式,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第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 郭晶,徐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医疗建筑设计策略[J].山西建筑,2020,46(7):11-13.

  2. 杨曙光,韩博闻.新冠疫情下的医疗建筑设计反思[J].建筑技艺,2020(3):68-71.

  3. 刘男.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结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T/CECS660—2020[S].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