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必要性

张立志 ,刘园园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7

摘要:社会的进步带动了城镇的发展。伴随着城镇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与土地的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而我国现在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未来的城市发展必然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若在发展中对土地的利用不加以调整,会使城镇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矛盾更加尖锐。所以,在城镇发展中对土地实施集约化利用就非常有必要。本文首先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国土地使用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然后简单讲述土地集约化的概念,总结土地利用的理论基础,阐述土地集约化利用对城镇社会发展的好处,最后讲述如何进行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的。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城镇发展

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离不开土地,我国的土地类型多样,但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并且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少。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却在发展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地规划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和对城镇周边土地保护和城镇土地有效利用等问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非常重要。

一、我国目前土地使用的现状、引出问题

1土地资源特点

我国国土面积约960平方米,面积广阔且土地拥有多样的利用类型,在我国已经利用的土地中,耕、林、草这三种类型土地类型居多,且耕地占用的面积小于林地和牧草地。我国的国土陆地面积虽位居全球第三,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使得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受我国各种地势的影响,很多土地不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建筑用地使用,更加减少了我国的人均有效国土面积。

山地的生态平衡弱于平原或者其他土地的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容易破坏,山地的险要地形对开发也造成了极大影响,而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占我国国土约总共面积的69%,对于我国高原山地地区的土地,开发力度着实有限,很难作为经济发展土地来利用。在发展中难免占用耕地,并且耕地的占用大于耕地的复耕,我国耕地的面积一直处于减少状态。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的差异与经济的差距,我国的土地类型在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土地类型,土地生产力也有着显著差异。

2土地使用的现状和问题

以秦岭和淮河为界,以北为旱地,以南为水田,在我国东北和西南还有西藏东南部地区,林地覆盖率较高,我国的西北部和西部,是我国草原草地区,而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寒荒漠为主,还有东北和内蒙古的西部以沙漠与戈壁为主,还有在海拔3500米之上的冰川和永久积雪。我国的土地类型非常多样,可是我国的城市发展主要在平原和旱地开展,而在这些地区与土地的利用矛盾最大。城市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会局限在当前区域,必定会向城市周边扩充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就要占用更多的耕地。不对此采取措施,放任周边耕地随便占用的现象发生,会使我国的耕地和其他土地类型更少,这不仅会使一个城市无限向外扩展,那在发展中所需要的基础成本也会提高,并且,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产出的基础,而耕地一旦被占用,所产出的粮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实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非常有必要。

对土地使用的现状也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的问题状况,首先便是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和利用的不合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某些地区领导过度在自己在任时追求功绩,搞大量的房地产工作,致使房屋入住率低,住宅用地规划不合理。还有城市中的城中村的改造不佳,旧村改造速度规划的不合理,部分占用着商业繁华地段,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提出土地集约化的概念

集约顾名思义就是将土地的利用有一个集中和约束,使土地的利用更加高效化,总结之前众多学者提出土地集约化的概念,可以总结出,土地集约化就是在某个地区的一定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在不继续向周边扩展土地的前提下,重复开始对这片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使这块区域的建筑,从使用和者美观上都有改善,提高本区域土地可负担性与经济效益,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周边土地资源的保护。

三、土地利用的理论基础

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是多项条件、因素综合的理论,是多门相关学科中关于土地方面资源的整合所得出的。总结多位学者的理论,有以下几种土地利用的理论基础。

1、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其基本思想是,在一块土地上进行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报酬是先增长再减少的趋势。可是若在减少后,对土地利用进行一定资源整合和规划,则使本该下降的土地报酬可以重新得到增长。

2、地租地价的理论。地租地价与这块区域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它的高低也反映出了这块土地的利用价值,对此有学者还提出了竞租曲线,即从市中心向周边,地价和地租由高向低发展。

3、生态经济理论。土地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他资源可以正常发展的载体,遵循生态经济的理论,主要还是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即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护环境。

4、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政府的倡导与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环境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更加了解。生态的破坏,人类终将会自食恶果,土地的利用中要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5、城市产业集聚效益。在固定的区域发展产业,各种劳动力的分工程度更高,产业之间的产品运输所需要的交通费用更低,产业链完整,提高了劳动的生产率,并且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6、城市现代化理论。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仅仅止步于发展经济,更需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建设。在土地利用中做好多种建筑的合理布局,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和土地的利用合理度,实现城市的现代化。

四、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社会发展的好处

城镇发展向周边扩展土地这个现象使农业用地相对减少,农业用地的减少必然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产生影响。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有利于保护耕地。粮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耕地的良好保护不仅使人类有了生存基础,城市也有了发展的前提条件。进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加强了各地区国土资源局部门和其他部门对土地的管理,对当地的土地了解更多,根据地方特点制定关于土地的规定,推动了土地的法制性。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正确引导土地的使用方向,布局更加合理,使土地在这一段时期发挥最大效益。

加大土地利用的潜力,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集中发展,如果城市范围过大,则在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交通的要求也变高,而将现有发展土地整合,对于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联系也更加密切,发展的成本相对降低,更促进发展。经济建设发展中,要实施全方位的规划,不做重复无用建设,做好前期的规划,提升土地的再生潜力,挖掘现有潜力,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五、如何进行土地集约化利用

1、制定土地集约化的相关政策,让政府对此进行统一领导,深入改善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保证土地规划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政策加强对土地利用方向的管制。

2、利用我国的宏观调控,对土地集约化进行完善,要让土地政策与其他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利用经济,共同发挥效应,携手共进,使土地利用率提高,深化土地管理体系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3、对土地的储备有一定的规划,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土地状况进行分析,稳固现在的情况,对未来的土地规划和哪一方面用哪一块地提供指导。

4、完善各地区的土地市场机制,对面向市场的土地,以地价地租理论为基础,提高土地的利用与分级。

5对城市土地的生态经济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好经济建设用地和一些公共建筑设施的合理规划,使城市的整体性能、不分散、不拥挤,且要环境美观,整体性要好,向城市现代化方向发展。

六、结语

土地作为一个国家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现实情况,对加强土地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改进土地管理,以此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兵.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4.

[2]杨向军.低碳经济视角下长株潭土地利用方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