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1

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徐春芳

黑龙江省桦川县中兴小学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正在抛弃“应试教育”,逐步实施素质教育。“科教兴国〞要求我们培养时代需要的跨世纪人才。

过去,传统语文教学一直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视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忽视了听说训练。

可是现在小学语文课的说话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在语文课上发言机会很少,在其他场合发言的机会就更少。因此,导致了大多数学生说话能力不强。而在现实社会中,说话的能力已被视为能否适应现代化生活必备的素质之一。

为了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二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打开了说话这个闸门,想堵也堵不住。

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口

相信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所有学生都养成开口说话的习惯,教学就有可能出现理想的局面。

有一次,我到县里赛课,初次接触学生,我随意指定一名女学生发言,可是这位女生头也不抬,眼睛只朝桌面上看。教室里静得出奇。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们都捏了一把汗,我带着温和的口气问她:“你为什么不讲话?生我的气吗?”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我马上诚恳而热情地对大家说:“她虽然只讲了一句话,然而这表明她已冲出了起跑线……”后来,我等待了一分多钟才开口的学生竟主动举手要求发言,全班为之震动,听课的教师也大为惊喜。此时,大家才领略到耐心等待的那一分钟的意义。

课后,有人问我:“万一她一直不开口怎么办?”我说:“我从她的微笑中知道她的情绪没有对立,而且想讲,只是因为过分紧张,一时讲不出。只要我等一下,她就一定会讲。何况这一分钟看来是花在她一个人身上,等待的却是同她差不多的一大批同学,促进的是全

班同学。”

我第一次接触这些学生,这些学生谁先带头开口都需要一定的勇气,面对他们一次次的静默,我耐心地、有层次地启发引导,一次次地降低要求,实则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起点的要求。最后那句引起学生笑声的话,并非故作幽默,而是给学生垫了一块上台阶的踏脚板,使紧张的气氛松驰下来。学生们终于开口了,而且后来整堂口头作文课相当活跃。

二、在讲读教学、写作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

当学生不发言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等待学生开口;当他们说“ 我们的意见相同”时,我诚恳地要学生说出 “哪些内容相同”时,而结果所说的内容却往往都不同,进而引出新的话题; 我总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说一说,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我在讲读课上注意学生的口语训练,并非灵机一动,而是备课时有意安排设计的。

三、说话同作文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中,将书面作文教学与口头作文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

第一种做法:在布置书面作文时,让学生先说后写。

第二种做法:先让个别学生口头表达,教师再具体指导,最后全体学生书面作文。口头作文可以通过分析关键,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而且这种解决是非常及时的,用不着留到课后。而当堂解决,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由于指导得具体实用,抓住的问题的普遍性,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坚持下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有一次,一名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一篇作文 《我的小弟弟》,我请同学们评价。不料有一个同学坐在位子上说:“假的!吹牛!”否定得毫不留情。我平静地问全班同学:“你们都认为这篇文章是假的吗?”我告诉作者可以申辩、反驳。稍作酝酿后,一方认为一个五岁的小弟弟,又会读英文,又会背唐诗。另一方认为五岁大的孩子有相当智力的例子很多,不足为奇。作者申辩说“实有其事,实有其人,只不过这孩子是我们家的邻居,不是我的弟弟罢了”。争论,是对作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评论。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只要略加修改,还是一篇好文章。这堂课既是书面作文的指导课,又是口头作文的训练课。

四、说话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我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用课外延伸来补充课内的不足。每学期每人平均讲2—3个故事。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很浓,古今中外各种故事都有。养成讲故事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了知识面,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五、设置信息交流课,开设辩论课

开设信息交流课,既将自己获得的信息在课内通过 “说,相互交流,每周开设一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

以上谈到的是我对二十几年来教学经验的整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是我一直要坚持做下去的,探索要始终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