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信念的构建与研究--基于当前文献研究视域下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逆境信念的构建与研究--基于当前文献研究视域下的启示

陈滢伊

中级职称、硕士研究生

摘要:逆境信念是重要的保护因素,Shek(2004)着重强调,积极的逆境信念所贡献的积极价值与个体强调个体克服艰难险阻的能力,研究发现,有着强烈、积极的逆境信念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会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这反而可能会更加促进心理健康(Shek et al.,2003)。

关键词:中国文化  逆境信念  逆境  应对

一、引言

Pan等人在研究中证明,逆境信念能够帮助个体在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在逆境中更好的生存,它是一种"指向性的应对",而这种应对也正是个体心理韧性的源泉(张雪2021)。

二、概念的界定

逆境信念个体不是被事物本身(即逆境本身)所干扰,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解释(即对逆境的意义和解释)所干扰(Shek,20032004)。

Shek认为,在不利条件下,逆境信念可以通过帮助个体,使个体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逆境给予的经验,并将其转化成内部积极的资源,不断积累,为个体制定解决策略或应对方式提前做出准备,有助于个体积极、乐观、坚韧、自信的直面逆境、迎接挑战(Shek et al.,2003; Shek,2004)。

三、测量工具

Shek 等编制,赵景欣等修订的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Chinese Beliefs about Adversity Scale, CBA)将中国文化作为背景基础,用来测量个体所持有的逆境信念是否真实具体(shek等,2003;赵景欣等,2013)。该量表的原始量表使用中文成语拼音,共计9个条目,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计分时将消极条目进行反向计分(9个条目中(陈子循,2021)

四、逆境信念的研究

(一)逆境信念与情绪、心理弹性、压力后成长

起初,学者们将逆境信念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探究青少年逆境信念与其心理健康及有关的问题行为,这种情况在家庭经济弱势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凸显(Shek等,2003;Shek,2004)在不利条件下,儿童所持有的个体逆境信念可以预测其心理发展水平(赵景欣栾斐斐孙萍徐婷婷刘霞,2017)。蒙丽杨在研究中发现,积极逆境信念、心理弹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是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保护性因素(蒙丽杨,2015)。积极的逆境信念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在创伤后寻找积极的意义,从而压力成长(Chim, Kathleen & Dubrow-Marshall,et.al,2016)。

()逆境信念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逆境的积极信念能够降低儿童的孤独感,但是不能抵抗同伴拒绝对儿童心理适应造成的消极影响(赵景欣,刘霞,张文新,2013)。“留守儿童逆境信念、社会适应、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逆境信念可以通过影响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积极社会适应,通过影响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消极社会适应”,这表明应对方式是留守儿童逆境信念与社会适应关系中重要的中介变量(张雪等,2021;郑明娟,2021)。刘济榕、王泉泉在研究中总结,社会支持与逆境信念不仅能单独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诚信发展,而且对压力的消极影响具有缓冲作用,并且作用模式各有的特殊性(刘济榕,王泉泉,2018)。

五、不足之处与展望

本文在形成之时,国内外文献在本领域的各个研究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尤其在群体的研究领域主要指向的是困难儿童或留守儿童、留守的中学生及有过中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等,其他群体的研究都刚刚开始。各个研究中目前还存在着论证不统一的情况,这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探讨的方向。逆境信念相关研究指向的是各种积极品质的促进与发展,而本文也为各类研究者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同时,也期待逆境信念这个积极的心理资源可以被研究者们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REFERENCES

1.Shek DTL, Tang V, Lam MC,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al beliefs about adversity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Chinese families with economic disadvantag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3, 31: 427-443

2.Shek DTL. Chinese cultural beliefs about adversity: Its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school adjustment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tage. Childhood, 2004, 11: 63-80

3.赵景欣,刘霞,张文新. 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和与逆境信念的作用.心理学报,2013,45(7):797-810

4.Kane, T. J. (1987). Giving back control: Long-term poverty and motivation. Social Service Review, 63, 405–419.

5.赵力燕 李董平 徐小燕 王艳辉 孙文强 教育价值观和逆境信念在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学业成就之间的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Vol.32,No.4,409-417

6.张薇 孙涛 葛思澳 姜欢 周雪 张亚超 杨立斌 金有欣 白诗萌 曹德品 逆境信念对医学生乐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6年 10月第 36卷第 5 期

7.张 雪 滕宇宣 王民 林 爽 刘 文 逆境信念条件下初中生的社会适应发展 苏州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21 4

8.蒙丽杨: 逆境信念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 自尊的中介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3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9.赵景欣,栾菲菲,孙萍,等.亲子亲合、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积极/消极 情 绪 的 关 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4):441-448

10.刘济榕, 王泉泉. (2018). 日常压力对流动儿童诚信感的影响: 社会支持与逆境信念的调节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5), 548–557.

11.廖秀红. 大学生逆境信念与社会支持对焦虑的影响[J]. 科技视界,2021(5):132-13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1.05.61.

12.郑明娟. 儿童期累积生态风险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检验[J].中国特殊教育,2021(11):74-82.DOI:10.3969/j.issn.1007-3728.2021.11.012.

13.谢其利. (2015).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逆境信念与孤独感的相关性. 中国学校卫生, 36(1), 84-86.

14.Chim, Kathleen & Dubrow-Marshall, Linda & Eachus, Peter & Tang, Andrew & Lai, Tze-Chui & Chow, Yvonne. (2016). Positive Cultural Belief about Adversity Predicts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hinese Young Ad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