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教学理论视野下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交往教学理论视野下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

宋韵怡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已经表现出与当前人才培养要求不相一致的矛盾特征。交往教学理论作为对交往哲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主动回应,是在批判继承原有教学论成果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教学主张。交往教学理论注重师生关系的调整,体现了新的教学实践经验,要求以教学语言为中介实现师生互动、共享与共创。文章以交往教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了交往教学理论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以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教学交往的策略。

关键词:交往教学理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意义;教学交往策略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有一个先进的理念做支撑。交往教学理论作为当前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试图通过师生关系的调整,加强师生间实质性对话,培养师生创新素质,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体育教学创造和谐环境。基于此,本文借鉴交往教学理论的指导价值,提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转变,以此切实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体育教学指导对学生的体育实践应用价值,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1交往教学理论

交住教学理论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交往教学理论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是力求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独立人格的一种教学理论,对当时及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都具有重要影响。自该理论提出以来,我国教育学者针对该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最初,叶澜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或学生内在能力的发展,而应该是师生间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活动中若不能实现师生对教学经验及成果的共享,不存在师生交往,就不能说是教学活动。然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对学生思维进行制约,将学生思维框定在某一框架领域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被挖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实践表明,交往教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师生间有效的交流、沟通、理解与相互作用,确实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如学生能够在师生友好交往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师生交流增多也更加容易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随着交往教学理论的深入应用,可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更加全面的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大大提升了高校体育教学成果。

2交往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多存在单边化和静态化趋势,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面向全体学生的单边交流。久而久之,这种趋势便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能以一个自由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交往中,削弱师生间互动与反馈,使体育教学变得机械化、与程式化,教学效果不佳。而交往教学理论作为注重师生关系调整的一个重要教学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1强化师生间实质性对话

强化师生间实质性对话是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交往教学理论下的师生对话,内涵丰富,并非仅仅是师生间表面的、狭隘的言语交谈,而更应成为一种教学情景,这种教学情景的对话体现了师生双方真诚的交流与接纳,通过双方的相互倾听,保持彼此之间一种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因此,在这种对话中师生可充分敞开各自的精神世界,在相互接纳和相互作用中,让学生得到更多精神领域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能够从心灵深处理解、接纳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从而让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运动潜能,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人际交往能力。

2.2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交往教学理论要求师生在相互交流中机会、权利和道德平等,师生之间能够在相互交流与对话中相互尊重,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在交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不存在任何内外压力及等级差异的轻松氛围中进行对话与交往,形成师生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而这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更加方便了师生间反复讨论式的对话,改变师生交往中单一固定的交往模式,让师生都能够自由地思考与创造,从而在这种自由地交流与交往空间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2.3培养师生创新素质

师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对师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在交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双方敞开心扉,接纳彼此的思想,并以相互合作的方式实现相互理解或对问题的新认识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也形成、发展并创造了师生双方的和谐关系。师生双方在交往中理解,在理解中创造,彼此都为对方的体育运动理念与体育教学思路等提供新思路,转变教师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以及学生被动接受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惯性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师生创新素质的目的,为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交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通过师生间实质性对话,师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为体育教学创造和谐环境。通过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教学交往策略构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进行教学交往活动,充分挖掘其体育训练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人交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牛弟胜.试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1(41):193.

[2]况明亮,雷宇生.高校体育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路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9):239.

[3]吕昊.高校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教育教学现状与未来[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8):239.

[4]高小爱.全民健身时代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现状及发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7):238.

[5]辛坤,田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对策探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6):81-82.

[6]刘洋.职院体育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6):133-134.

[7]陶永贤.高校体育中发展民族体育的路径分析[J].体育风尚,2021(0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