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循证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国伟

马鞍山市中医院  安徽省  2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老年中风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研究组(n=50)及常规组(n=50)。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MA)、肌张力(Ashwarth)、日常生活能力(FIM)、再入院率、焦虑、抑郁状态、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shwarth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IM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入院率4.00%、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老年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可改善运动功能、肌张力,降低再入院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中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老年中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其中常规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3例、17例;患者年龄在62~76岁,平均年龄在(67.89±3.15)岁;其中13例患者为脑出血,37例为脑梗死;学历:15例患者为小学及以下,22例患者为初中,13例为高中以上;体质量指数为22.14~27.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4.69±1.24)kg/m2;其中25例患者合并高血脂,37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21例;患者年龄在60~78岁,平均年龄(68.11±3.32)岁;12例患者为脑出血;38例患者为脑梗死。学历水平:12例患者为小学及以下。28例患者为初中,10例患者为高中及以上;体质量指数为21.25~28.23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02±1.52)kg/m2;其中19例患者合并高血脂,4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5例患者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已签订知晓同意书。

1.2方法

1.2.1常规组护理方法

(1)吞咽功能护理。患者经紧急抢救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主要由意识障碍引起,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并实施鼻饲护理,帮助其及时补充营养;鼻饲时需对食物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发生堵管。(2)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科学分配每日餐食的热量及占比,总热量控制在2000kcal/d以上。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循证护理开展起始时间为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进入平稳状态后48h。循证护理包括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行脸部肌肉功能练习;指导患者学会主动、正确的摆放肢体,提高舒适性;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具体如下:(1)站立锻炼。帮助患者平衡站立,使双脚距离与其肩部宽度一致,放松身体后进行行走练习,在行走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借助手杖或病房护栏,练习过程中需专人配合,防止其跌倒受伤。(2)床上运动。患者可以在病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功能练习,如起坐、移动、翻身等;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与保护,不可过度牵拉患者,防止关节受损、出现拉伤风险。(3)肢体关节活动。帮助患者做周身性的活动,从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程度应循序渐进,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规划具体运动量及运动强度。(4)精细动作训练。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通过珠算、投球、捡豆子等活动进行精细化肢体功能训练,提高其精细动作能力。(5)饮食护理。指导家属合理搭配饮食,多吃高蛋白和高营养食物,以吸收和消化的食物为主。出院指导:在出院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康复情况,给予肢体功能训练,向其介绍家庭护理方法,建立病友群,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肢体康复恢复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时使用SPSS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运动功能

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对比(x±s,分)

2.2肌张力

干预后研究组Ashwarth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Ashwarth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肌张力评分比较(x±s,分)

2.3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后两组FIM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x±s,分)

2.4再入院率

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再入院2例,常规组再入院9例。经比较两组后发现,研究组再入院率4.00%(2/50)低于常规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SAS、SDS评分

干预前SAS、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SAS、SDS评分比较(x±s,分)

2.6家属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非常满意42例,满意7例,一般1例,不满意0例,非常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98.00%,49/50);常规组非常满意28例,满意12例,一般9例,不满意1例,非常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80.00%,40/50)。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4,P<0.05)。

3讨论

老年中风患者由于限制性作用,肢体、头颈、床边站立等多偏向非偏瘫侧,故偏瘫侧的感觉、触觉、视觉等器官接受同侧声、光、物等环境刺激减少,造成偏瘫侧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障碍加重。老年中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受限,复因偏瘫引起的肌肉挛缩等,可造成运动功能障碍日趋加重。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为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可提老年中风患者对肌肉的控制。强化对老年中风患者偏瘫侧的刺激输入,可增加机体运动的输出,故持续地给予老年中风患者偏瘫侧刺激意义重大。

有研究在循证护理在家庭护理中通过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老年中风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但有研究认为,强制性运动疗法易引起患者的消极情绪,干扰患者的康复效果。循证护理结合功能训练从人文关怀及运动干预两方面发挥作用,兼顾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循证护理结合功能训练除增强对患者的刺激外,可通过器具的摆放减少继发性损伤的发生风险,如利用床头板及轮椅板减轻对肩关节的脱拉作用,同时可避免肌肉挛缩的发生。设置2名康复护理人员24h巡护,保证循证护理家庭护理方法的落实。功能训练遵循渐进性原则,避免运动不当引起患者的不适应或运动损伤,延误患者的疾病康复。

4结语:综上所述,对中风患者行循证护理中居家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干扰,能够全面提高患者睡眠情况,同时提升其护理、治疗配合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爱红,门金.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9-92.

[2]孙莉.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135-136.

[3]符晓艳,王羚入,邓月月,等.主动运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1):1309-1314.

[4]吴文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20,5(13):118-120.